230-240(1 / 2)

何以铸剑 池乌 18596 字 15小时前

第231章 天门渡8 我只是信守承诺罢了

白朝驹走近床边, 故意发出很大的脚步声,踩得旧地板吱呀作响。

床上的人岿然不动,默默躺下, 盖上被褥,翻身面向里头的木墙。

白朝驹有点心虚,不禁想着:他还因为先前的事情生我的气吧?

于是他悄悄贴在纱帐边上, 柔声问道:“你屁股上的伤好了吗?应该不疼了吧?”

公冶明依旧没有回应。

像这样不主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我得主动点才行。白朝驹心想着,悄悄掀开纱帐,伸出一只手,想抚摸一下公冶明半露在被褥外的臀部, 表达自己的关心。

手指快要触碰到衣角的瞬间, 公冶明猛将被子往后一拉,后半身被严严实实地盖住,那只蠢蠢欲动的手也被隔离在外。

白朝驹悻悻收回手,揉着被风吹冷的指尖。

他分明知道我在这儿,怎么不肯理我?哪怕他还生我的气,都不肯骂我几句?

白朝驹侧坐在床边,注视着床上的背影许久, 最终还是没做出出格的举动, 安静地站起身,准备离去。

才走出一步, 那个熟悉的沙哑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不是我不见你,是你说了要十年后再见我,我要信守承诺。”

白朝驹笑了下,说道:“我还叫你勿思勿念,你不也跑来找我了?怎么说得好像只我一人不守承诺似的。”

“我没有挂念你, 我是挂念永江的将士,才陪着他们来到这里。”公冶明道。

“说得好像你没出力似的。”白朝驹抖了抖手里的那份急信,“黄州卫是你出谋守下的,徽宁大军也是你设计赶走的。你以为让杨坚出面,就能骗过我了?杨将军可写不出这么丑的字。”

床上的人沉默了。

白朝驹慌张地抿了抿嘴角,解释道:“其实我想说,我还是挺想你的。”

床上人吸了下鼻子,顿了顿,沙哑的声音再度传来:“你用左手写字看看,肯定比我还丑。”

白朝驹长出一口气,心想,他总算是承认了。

沙哑的声音还在继续:“其实我都知道,你为什么要赶我走。”

“期初是害怕被公主揭穿身份,会害我一起没命。后来是被公主拿捏了把柄,不想叫我同你一起赴险……”

“你想多了。”白朝驹打断他道,“我只是因为那日的事生你的气罢了。什么被公主拿捏把柄,都是你在胡思乱想,我和公主是战友,她要需要我帮忙,仅此而已,就和从前一样。”

“那真是抱歉了。”公冶明道。

白朝驹又抿了下唇,道:“可是你带了那么多兵马和粮草,千里迢迢前来帮我解围,我感激你还来不及,先前的事,是我有些冲动……”

“道歉就先免了。”公冶明道。

那也应当好好同你道个歉才行。白朝驹的话未来得及出口,沙哑的声音立刻打断了他想要道歉的想法:

“此次我回洪广,不是过来看你,是来杀公主的。”

白朝驹目瞪口呆的看着他,怒道:“你究竟是着了什么魔?非逮着公主不放了?”

“我没有着魔。我只知道她很危险,死了才是最安全的。”公冶明道。

白朝驹摇了摇头:“你愿意来帮我,我很感激。但公主的事我自有想法,你不要再插手了。况且公主对你而言,并不危险。”

“对你危险,就是对我危险。”公冶明道。

“此事并非你想的那样!我不是同你说过吗?公主是我的救命恩人!”白朝驹焦急道。

“是又如何?我不想看你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哪怕我一辈子都不理你?”白朝驹问道。

“对!”公冶明转身在床上坐起,无比认真地注视着白朝驹。他的眼眸在此时无比的黑,仿佛两口深不见底的枯井。

“我和你不一样,我生性薄凉,我连自己的师父都杀了,又何惧一个公主?我本来就是要下地狱的,手再脏又有何妨?”

又说这种自暴自弃的话了!白朝驹眉头紧皱,此刻全然无心给他“惩罚”,只是坚决果断地吐出两字:

“不行!”

他没料到,面前的人搬出了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说辞:

“此事我也自有想法,你不要再插手。”

公冶明毫不避讳直视他锋利的眼神,半晌,又补上一句:“除非你杀了我。”

白朝驹暗暗捏紧了拳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面前的人没有半点畏惧,抬着下巴,乌黑的眼眸里全是桀骜不屈。

他当真觉得我不会杀他?简直胡闹!反了天了!

白朝驹气得双手发抖,只是笑道:“好啊,公主在长江对岸,还请公冶将军先想想渡江的办法吧!天门卫的人可没这么好对付,咱们这么多人想要渡江,未必容易啊。”

“这个好办,声东击西即可。”公冶明道。

“将军想要如何声东击西?”白朝驹问道。

“赣西大军刚被我们击退,现应当退守南康卫整顿,咱们乘胜追击,进攻南康卫。”公冶明道。

“攻打南康?你是嫌咱们树的敌还不够多?”白朝驹道。

“你不是说天门渡口有重兵把守吗?”公冶明问道。

“不错。”

“南康卫紧靠彭泽湖,从彭泽湖亦可渡江,赣西军队刚吃了败仗,他们的兵力武器都不及我们,不敢同我们打。”公冶明道。

“他们不敢同咱们打,可对岸的徽宁大军定会前来阻拦我们。”白朝驹道。

公冶明点了点头,道:“等他们前去彭泽湖阻拦,我们就从黄州渡江。”

“从黄州渡江?”

“对,虽然黄州渡口的江面比起枣州渡、益津渡、兴阳渡三个渡口开阔不少,但恰巧在豫南徽宁两省交界处。豫南水军定是集结在西边的天门卫附近,咱们只要调走徽宁水军,便能从黄州顺利渡江。”公冶明道。

“咱们先前重创赣西军队时诱敌深入,就是假装成从黄州渡江,敌人已经对黄州渡口有所警戒,怎可能轻易放我们过去?”白朝驹提醒道。

“那次是诈,我们并没有渡江。行军打仗本就虚虚实实,若是他们死守黄州渡口,势必兵力不足,南康就能被我们拿下,再多了个可以渡江的渡口,不算亏。”公冶明道。

“那照你说的试试吧。”白朝驹答应道。公主在对岸已潜伏一整月,他也担心,再拖下去会夜长梦多。

黄州的队伍分成水上一只和陆上一只,陆上一只也带了些许船只,水上的那只同样带了不少步兵。

水上的队伍先守在黄州城内,伺机而动。陆上的队伍浩浩荡荡,一路上敲锣打鼓,气势汹汹地往南康卫逼近。

领队的是黄州卫指挥使庞玉泉,是一名很靠谱的将领,曾在大队过来支援前死守黄州十日,挡住赣西大军的数波猛攻。

梁曲看到了他的能力,将此次佯攻全权交由他手。

没过太久,一份急报就送到了黄州。

白朝驹焦急地坐着,看着斥候把信封双手交给自己。

他顷刻间读完了信上的内容,下令道:“即刻准备渡江!”

七月十四,黄州边上的江面上,浩浩荡荡的大军正在渡江。

江面上搭建了浮桥,数以万计的步兵骑兵有序排成长队,从浮桥上走到对岸,战船环绕在浮桥四周,保持戒备。

庞玉泉前去诱敌,只带走了黄州卫的队伍。先前前来支援的江夏卫、江夏左护卫、江夏右护卫、江夏中护卫,全数从黄州渡江,很快便占领下江对岸的一片地盘。

此处虽然是两省的交界处,豫南和徽宁都能派兵镇守此地,可越是这样,反倒越是无人来管,驻守的军队零零散散,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究竟该听哪方的命令,一击即溃。

渡江的队伍暂时安顿下来,白朝驹指着百里远的天门卫,说道:“趁着天门卫还没反应过来,咱们得去救出公主。”

众将士一顿表态。公冶明自然表示反对,毕竟他巴不得公主死,不救最好。但梁曲却很认同太子殿下的想法。

“豫南的主力都集结在天门卫,咱们若能将其重创,进京路上就少了一大阻力,日后也被不必担心被人阻断了粮道。”

“梁将军稳扎稳打的想法固然没错,可咱们的目的是护送太子进京,没必要啃下天门这块硬骨头。”公冶明道。

两人说法都有道理,但现场的将士们都是洪广人士,更乐于追随梁将军的意见,加上太子也有意进攻天门卫,公冶明没有办法,只能服众。

这天夜里,白朝驹特地去定津卫的营中找他,边走边想着说辞:

天门卫一战兹事体大,不能使小性子,只想着刺杀公主……不对不对,他也是个很有经验的将军了,怎么会不顾全大局?

可公主一事,我若把实情告诉他,只怕他会比现在冲动百倍……

“太子殿下。”一声叫唤从耳边传来。

白朝驹扭头看去,一名小卒双手端着托盘,正对自己低头行礼。托盘上整齐盛放着两大碗深棕色药汤,还冒着腾腾热气。

“这是送给将军的?”白朝驹问道。

“正是。”小卒点头道。

“为何有两碗?”白朝驹问道。

“黄大夫说,一碗是将军常服的,驱毒的药。另一碗是解热的药,近日天气炎热,大夫担心大伙儿中暑,每人都分了一碗……好像还有其他的功效,我也给忘了,殿下还想知道的话,我可以把黄大夫叫来。”小卒道。

“我帮你送进去吧。”白朝驹说道,伸手接过小卒手里的托盘。

第232章 天门渡9 我们公平竞争

见太子过来, 守在帐外的小兵正欲行礼,白朝驹慌忙制止了他,挥手示意他退下, 自己轻手轻脚地掀起帐布,往里走去。

幄帐中的人已经注意到外头的动静,抬着头, 直直注视着迎面走来的人。

“你从来都不向太子行礼吗?”白朝驹笑着打趣他。

“太子可不会亲自给人送药。”

公冶明淡淡道, 低头看向桌上的地图。

白朝驹走上前,将盛药的托盘放到他的面前,把勺子转了个向,勺柄对着他。

“这一碗是压蛊毒的药, 这一碗是防中暑的药, 都快趁热喝了。”

公冶明伸了下手,若有所思地收了回去,抬眸打量着面前双眼含笑的人。

“怎么?怕我在这里头给你下毒?”白朝驹笑道。

公冶明的眼眸转了下,不知是真在怀疑自己,还是在发呆。

白朝驹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别傻了,我尝一口给你看看。”

说着, 他拿起勺子, 舀起一勺,送进嘴里。

药汤并不烫, 正是适合入口的温度,褐色的汤汁触碰到舌头,有点酥酥麻麻,还有一股浓重的苦味。白朝驹还没来得及品出味道,五官已经皱成一团。

他慌不择路在幄帐里打转, 找到一个茶碗,将口中的药液连着唾沫一起全部吐到碗里。

即便如此,浓郁的苦味早已充满了喉头,嘴里头又干又涩,仿佛嚼了一块腐烂的树皮。

“嘿。”不远处传来一记沙哑的轻笑。

白朝驹回头看去,公冶明托着腮,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嘴角若有若无地往上抬起。

他平时喝的药,怎么能苦成这样?难怪他不愿意喝,这么苦的药,谁能乐意喝?要不是真为了保命。

白朝驹掏出帕子擦了擦嘴角,硬着头皮走回去,说道:“好了,笑话也看够了,快喝药吧。”

公冶明伸手,把另一碗药往前推了推,说道:“你喝点这个,解解苦。”

“你别想骗我再喝药。”白朝驹身子往后一缩。

“这是解热的凉茶,不苦。你刚刚喝了那么苦的药,再喝这个,还有点回甘呢。”公冶明道。

白朝驹将信将疑地走过去,伸手端起另一碗褐色的热汤,往嘴里送去。

汤液碰到嘴唇,他便警惕地放下碗,伸舌头小心地舔了舔。

嘴里是还未褪去的苦味,但是很快,一股淡淡的甘甜从舌尖传来。

白朝驹惊奇地瞪大眼,端起汤碗,小饮一口。

果真是甜的!温热的汤水裹着丝丝缕缕的清甜,嘴里的苦味顿时冲散不少。

巫医说这是解热的药,大伙儿都在喝,我多喝几口应当没什么大事。

白朝驹想着,小半碗药汤进了肚子。他这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碗,想着得给面前的人留一点。

公冶明面不改色地拿着勺子,喝汤一般,一勺一勺舀着巨苦无比的药汤往嘴里送。

白朝驹看着忧心,问道:“这药一直都这么苦吗?”

话一出口,他就觉得多余。这药自打他解了蛊王后,就一直在服,自己从前都没有放在心上,现在反倒关心起来。

公冶明点了点头,道:“上次不慎断了药,差点把命搭上,现在改成半月一服了。”

“药可还够用?”白朝驹问道。

“有太子殿下在,药肯定是够的。”公冶明道。

怎么像在揶揄我?白朝驹在他身旁坐下,见他将两碗药汤饮尽,也言归正传道:“大战在即,有公冶将军在,一定得旗开得胜吧!”

公冶明侧头看向他,眼神似笑非笑。他把手里的汤匙放回托盘,探开掌心,举到白朝驹面前。

白朝驹伸出手,想握住他的手掌。那只手掌却忽地一抽,从他指缝间溜走,又折回来,叠着他的手,举到他的眼前。

“怎么了?”白朝驹疑惑地看着他的手。手掌很白净,指根和指肚上敷着一层薄茧,指节有些粗大,已和他从前使刀的手格外相像。

公冶明缓缓吐出几个字:“旗开得胜,我得要刀。”

把刀给他,未尝不可,只怕他拿到了刀,会更加拼命地冲在前线,到时候又落得一身难治的伤。

白朝驹思忖片刻,道:“此战梁将军命你守好江上粮道,你在后方,无需用刀。”

公冶明收起了手,拨弄着桌上的笔杆,像是要说什么,又迟迟没有说话。

他大抵是害怕我不把刀给他了。白朝驹赶忙宽慰他道:“你已经是指挥使了,无需亲自动刀。”

“指挥使更应当亲自动刀。”公冶明道。

果真不出我所料。白朝驹只好在内心叹了口气,故作恼火道:“你要是这样想,我更不能把刀给你了!”

“是你不懂带兵打仗!”公冶明道。

怎么怨起我来了?白朝驹深吸一口气,道:“好,就当是我不懂打仗好了。”

公冶明抬起头,对他皮笑肉不笑地抬了下嘴角,道:“我也不是非要那柄刀才能行动。”

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在白朝驹面前晃了晃,眼里带着一丝得意。

“我的手下已经打探到公主的位置了。”

白朝驹惊愕地站起身,伸着手,势要将他手中的信封抢来。

公冶明慌忙将信收回怀中,屁股已经离开了凳子,抬着手肘护住胸膛,做出十分的防御姿态。

这个小兔崽子,是真心想要公主的性命!这样重要的情报,居然私自收藏,竟连我都不肯告诉。

“常将军知不知道此事?”白朝驹问道。

“常将军不知道。”公冶明道。

“你!”白朝驹气得拍案而起,“如此重大的事,怎么能不顾全大局,只顾使自己性子?咱们此次全力攻打天门卫,不就是为了替公主解围吗?若能知道公主现在何处,又何必如此大动干戈?”

公冶明摇了摇头,说道:“替公主解围只是其一。洪广和直隶省之间隔着个豫南,若是咱们直入京城,难保他们不会断咱们后路,必须重创豫南大军,才能断绝后顾之忧,这是更持久的战法,梁将军亦是这样想。”

白朝驹深吸一口气,公冶明此言不无道理,将自己的质问一一驳回。他暗暗捏紧了拳头,注视着面前的人。

他若执意不肯将公主的下落告诉自己,自己也不得不将那封信件从他身上强抢过来。他没有配刀,单论拳脚,不是自己的对手。

白朝驹紧绷着脸,往前迈出一小步。

公冶明的眼眸立即流露出一丝罕见的恐慌。他将胳膊往自己的胸膛靠了靠,企图以此给自己一些安全感。

“您是太子殿下!”他哑声道,“殿下要我做什么,我都愿意答应。唯独此事,恕我不能从命!”

“我和梁将军,追随的都是殿下您!”他又补充了一句,小心看着白朝驹。

“这时候又管我叫殿下了?”白朝驹笑道。

面前的人浑身一颤,不知是想起了什么,一瞬间红了眼睛,豆大的泪珠夺眶而出,大颗大颗地往下淌。

白朝驹只得停下了紧逼的步伐,无奈道:“我只问你一件事,公主可是在天门卫中?”

公冶明无声地点了点头,双手依旧抱紧胸口不放。

算是问出点消息了。公主手里不过千人,孤军深入长江对岸,被天门卫活活捉走也不奇怪。就算公主现在那里,等战事一起来,恐怕她也不在那里了。

白朝驹坐回椅子上,脸色也柔和许多。他看着面前的人,道:“一下子就眼睛通红,你怕不是兔子成的精吧?好了,不就是个公主吗?我又不是救不出。我不抢你的信,只不过……”

公冶明坐回他身边,认真地看着他,等待他发表高见。

“你不是想要那柄刀吗?我可以和你赌一次。”白朝驹道。

“赌什么?”公冶明问道。

“若是这次,公主没有死,我把刀还给你,以后你不准再打公主的主意,调查到的情报也得和我同享。”白朝驹道。

公冶明点了点头,半晌,又问道:“你不会在打什么坏主意,故意让我输吧?”

白朝驹伸出小指,举到他面前,说道:“当然不会,我们公平竞争。”

“好。”公冶明伸出小指,勾住他的小指。

七月廿七,渡江的大军已行进至距天门卫不到百里的位置。

一路上他们高歌猛进,打得豫南守军节节败退。豫南的卫所本就很少,军队大多守在村庄附近,没有像样的城墙庇护,很快就被士气高涨的洪广士兵打得溃不成军。

於鹏达已有整整三日没有合眼。他派出突袭的队伍,无一例外被打得惨败而归,有些直接葬身鱼腹。

“他们不是只有一只船队护航吗?为何江上的粮道怎样都断不了?再这样下去,咱们就只能死守天门卫了!”他对着面前的将领们发出质问。

“於将军,那只黑色的船队总是神出鬼没,好几次咱们分明抓到了偷袭的机会,却又被黑船从极远的位置打到。那批船上的火炮比咱们精良许多,射程足有三千五百尺远,咱们不是他们的对手。”将士唯唯诺诺道。

“三千五百尺,就是因为这三千五百尺,咱们被打得节节败退!”於鹏达无可奈何地叹着气。

“赣西的那帮废物打不过他们,声称需要时日重整旗鼓。徽宁那帮老油条,根本没出全力。说好了一起出力剿灭反贼,现在反贼打到了我的地盘,怎么一个个都变成缩头乌龟了?”

“义兄,咱们不是还有姚大人的人吗?”脆亮的声音传来,符荔出现在满是男子的军帐中,对於鹏达盈盈一笑。

於鹏达揉了揉眼睛,他还真把这事忘在了脑后。姚望舒派了个坐轮椅的瘸子给他帮忙,他看那人不会打仗,觉得他起不了什么作用,便没将他放在眼里。

“符妹已经有了办法?”於鹏达问道。

符荔点了点头,笑道:“阁主刚告诉我,事情他已安排妥当。等到三日之后的八月初一,一切自有分晓。”

第233章 天门渡10 将军的旧病犯了,快喊大夫……

八月初一, 运粮船如往常那样从益津渡出发,行过三千余尺的江面,直到对岸的恩山渡。

恩山渡距离天门卫仅一百里。几日前, 洪广大军已将恩山渡及周边的村落全部控制,准备从此地发起总攻。

恩山渡西面便是恩山,天门卫坐落在恩山后的平原上, 那里有着长江北岸最大的渡口:天门渡。

天门渡背靠天门卫, 渡口密密麻麻停着近百艘战船,将整个渡口包围起来,形成一道江上城墙。

初一的夜晚没有月亮,漆黑的夜幕中只缀着几颗星星。四十艘船组成的船队趁着夜色, 从天门渡缓缓驶出。它们向东航行, 驶到恩山脚下的河湾,潜伏下来,静静等待洪广运粮的船队出现。

卯时,天微微亮,在瞭望台上守夜的钱景福看到了恩山上的硝烟。烟色漆黑,三长一短,是敌军行动的信号。

钱景福飞快地攀下瞭望台, 往指挥使的屋子冲去。

“将军!天门渡的船只出动了!一定是冲着我们来的!”他边跑边喊着。

公冶明的房门禁闭, 按往常的经验,只要听到外头的动静, 即便是深更半夜,他也会即刻出门查看。

这次显然有些异常,钱景福在外头喊了许久,房门依旧密闭。他只能拼命敲着房门,屋子里头依旧没有半点响应。

这不太对劲, 钱景福隐约有些不安。他相信公冶将军不可能突然抛弃部下,临证脱逃,可现在的样子,就像屋里完全没有人一样。

这船是红夷人造的,木门也不算结实,不像大齐造的指挥使船舱那般富丽堂皇,木门很薄,敲动时还会微微晃动。钱景福眼一闭心一横,对着木门狠狠就是一脚。

脆弱的木板应声裂开,露出一道脚掌宽的裂缝。钱景福弯下腰,透过裂缝往里看,不大不小的房间里,孤零零的床铺上,一人正侧躺着,面色惨白如尸体。

钱景福吓了一跳,慌忙伸手,从裂缝中扒开门栓,三两下推开破烂的门板,往屋里冲去。他飞快地跑到床边,借着窗户口透入的微弱晨光,终于看清床上人的模样。

公冶明的脸上全是细汗,碎发全部粘黏在额头上,一绺绺宛如蚯蚓的尸体。他的呼吸急促,嘴唇煞白,喘息急促。

将军一直在服药,莫非是旧病犯了?钱景福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果真滚烫得厉害。

“我这就去喊大夫!”他说着,扭头往屋外跑。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一连串沉闷的轰响,船身开始剧烈的倾斜。

钱景福奔跑的双脚顿时站立不稳,险些摔倒在地板上。他胡乱地伸手,攀住门槛,这才勉强稳住身子。

“是敌袭!将军,是敌袭!”慌乱的脚步声接连不断地从走道传来。又有几名士兵挤在门口,争先恐后地要让指挥使下达作战的对策。

钱景福手心全是细汗,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抓着湿滑的门框,努力让自己稳住身子。

怎么屋漏偏逢连夜雨,将军犯了旧病,敌人偏偏又在这时候攻了过来?若是把将军生病的事情说出去,军心定会大乱。

钱景福赶忙强作镇静,对焦急如焚的小兵道:“你们快去将大夫喊来,再把将军平时服的药再煎一帖。”

“将军出事了?”小兵这下更加慌张。

“此事不得外传!先下令船队撤退,待将军醒来再从长计议。”钱景福道。

话音刚落,身后忽地传来几声猛烈的咳嗽,仿佛是在对他的话语表达不满。

钱景福忙扭过头,只见床上面色惨白的人正用胳膊肘支撑着身子,颤颤巍巍地要从倾斜的床上爬起。

钱景福慌忙跑回床边,扶住他,他的胳膊贴到公冶明的胸侧,那里一片滚烫,宛如火烧一般。

公冶明的眼睛半闭半睁,手指用力掐着钱景福的胳膊,拼尽全力抓着他,从床上坐起。

“将军,将军有何吩咐?”钱景福小心看着他,唯恐自己方才说错了话。

公冶明的嘴唇蠕动着,半晌发不出声音。

钱景福眼看状况不对,急中生智道:“将军,您点头摇头就行,可是要继续进攻?”

公冶明摇了摇头。

不是进攻,那便是撤退了,可我方才说了撤退,将军为何不许呢?钱景福心急如焚,硬着头皮问道:“将军不想撤回益津渡?”

公冶明点了点头。

钱景福又问道:“可是直接撤到恩山渡?”

公冶明连连摇头。

的确,若是撤到恩山渡,那和继续进攻没有半点分别。钱景福又问道:“可是撤回黄州渡?”

公冶明再度摇了摇头,表情变得更加急切,张嘴说什么无声的话。

应当很接近了,既然不是黄州渡,那就是河对岸,咱们半个月前,从黄州渡江的那个渡口……那个渡口叫什么来着?

钱景福猛地睁大眼睛,问道:“可是撤到信阳渡?”

公冶明终于点了点头。

信阳渡,咱们得撤到信阳渡。将军想的没错,不能原路撤退,咱们得把粮草运到对岸,不然梁将军他们就完了。

钱景福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上甲板,把这个消息带给船上的众人。

他在船舷上往西方看了一眼,此刻太阳正从江面升起,朝霞照耀在远处的恩山上。

山脚下的河湾处,密密麻麻的船只如蚂蚁般遍布了整个江面,它们竖着风帆,迎着朝霞的方向,向东方快速驶来。

咱们也得扬帆!不然就会被他们追上了!钱景福心急如焚。无需等他吩咐,船上训练有素的缭手们已经喊起了口号,船帆很快就被拉起,船只开始迎着风向,往东航行。

咱们按照将军的吩咐,撤退到信阳渡,应当就安全了。钱景福乐观地想着,往船舱回去。

公冶明已经按大夫的吩咐,将一块浸透了冷水的巾帕敷在额头。小兵刚刚把药煎煮完毕,正来回地倒在碗里,令其凉得快些。

钱景福返回时,药汤正好冷却完毕,公冶明一手端着药碗,颤抖着往嘴里送。

他喝得很急,仿佛这药服下得够快,他身上的病也能好地更快些。

“将军,咱们的船队我已经吩咐好了,大伙儿正在往信阳渡有序撤退。”钱景福道。

公冶明颤抖着放下药碗,嘴角的药渍都来不及擦,气若游丝的声音道:“让所有海沧船掩护运粮船撤退,其他船应战。”

这话的声音极轻,可钱景福听得字字清晰,他忙道:“将军,敌船足有四十多艘,咱们只剩下十二艘船,恐怕敌不过啊。”

公冶明眉头紧皱,说道:“我方才想的正是此事。天门卫的四十艘船,应该都是海沧船吧?”

钱景福回想了下方才江面看到的情景,点头道:“确实,都是小船。”

“这些红夷人大船,航速比不上海沧船,从此地退到信阳有数百里路,势必会被追上,不如背水一战。”公冶明道。

钱景福点头道:“还是将军想得细致,我这就再去传令。”

天门卫此行的船队由左丘实指挥,他是天门卫指挥使,亦对水上作战很有研究。

此次集结在天门渡的船只有四十二艘,而天门卫调动的船只,却不止这些。

在恩山的东侧,约莫三百里开外,有一条河流。此河名为丰谷河,河面不宽,仅两百尺,河床却很深,蜿蜒在山谷中,两岸都是密密的树丛。

十日前,梁曲带领的数万大军轻而易举地渡过此河,他们也没想到,就在这条小河的上游,亦有一只船队在伺机而动。

这只船队仅有十艘海沧船,每艘都装备着四门佛郎机炮。

它们本是在汉阳湖用作测试的战船,此次事态紧急,在左丘实的要求下,这些战船不得不出击,带着尚未测试完毕的武器,伏击反贼。

左丘实站在船头远眺,三千尺开外的位置,黑色的大船调转了船帆。

它们的船舷向西,上头是黑色的炮口。

左丘实举起了拳头。士兵们收到他的信号,收起船帆,停止了划桨,等待他的下一步命令。

船身随着江面的细浪前后微晃,远处的炮声响起,这一批炮弹全数落在距船十几尺的江面上。

“将军,反贼的粮船已经跑了,咱们要撤退吗?”士兵问道。

“不退。”左丘实道。

“可於将军说了,反贼的火炮能射三千五百尺,不退的话,下一波咱们就中弹了。”士兵道。

“中弹也无妨,咱们现在就是靶子,就是要让他们打咱们!损失几首海沧船不算什么,粮船跑了也不算什么,於将军的命令是,击沉这些大船!”

左丘实看了看太阳的位置,旭日刚好完全浮出水面,按照计划,丰谷河上伏兵应该行动了。

隐约一阵沉闷的轰响从远处传来,士兵们畏惧地抱紧了脑袋。可炮弹并没有打来,船底的波浪微微大了些,推的船身左右也摇晃起来。

“不要怕,那是我们的炮。”左丘实对畏畏缩缩的士兵们道。

“将军,我们的炮声可不是这样的。”士兵道。

“这是我们炮,只是炮弹和我们平常用的不一样。”左丘实看着远处的黑色船队。

那一行船队受到突袭,显然有些乱了阵脚,队伍也不似方才那样整齐,有个别几艘失去了平衡,开始在江面上打转下沉。

这新的炮弹果真有用。左丘实看着这一切,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将军,那是什么炮弹?也能打三千五百尺吗?”士兵问道。

“三千五百尺倒是打不了,但这些炮弹的威力是普通炮弹的百倍,且弹无虚发,我们叫它公孙弹。”左丘实道。

第234章 天门渡11 咱们必须得赢

船上乱做一团, 定津卫的士兵们没料到后方还有敌船。

豫南的水师用的亦是海沧船,和洪广护送粮船的海沧船别无二致,斗手误以为那是自家后撤的战船, 并未在意。

他们就这样被明目张胆的偷了屁股,十二艘战船,每艘都或多或少有所损伤, 而那批偷袭的船队就在不到一千尺的位置, 几乎能看清船上每个士兵的面孔。

“东面也有敌船!”士兵惊恐地瞪大眼睛。敌军已从河道两面将自己包围,难说会不会有第三只、第四只队伍从岸上过来。

甲板四处都是洞口,工兵扛着木板,赶忙在船身上修补。靠近北岸的甲字一号船和甲字二号船已经倾倒在江面上, 修补的速度完全抵不上江水灌入船舱的速度, 船只很快失去了重心,俨然无可救药。

船上一片混乱,士兵们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转,小旗们拼劲全力维持秩序,可第二轮齐射迟迟未能就绪,远方又响起了炮声。

船身剧烈地摇晃着,公孙弹如天女散花, 炸开的小炮弹自上而下散布到整个甲板, 中弹的士兵们不在少数,哀嚎声此起彼伏。

一个瘦长的人影从艉楼默默走出, 他只着一身黑色的布衣,手里握着杆黑鞘长刀,在船上全副武装的人群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炎炎夏日,江上风依旧很大, 狂风卷着他身上的布衫,几乎令他站立不稳。

指挥同知陈继业注意到了他,快步走上前。

“将军,我听老钱说你身体抱恙,怎么不好歇着?”

他压低声音,用健壮的身躯挡住面前步履维艰的病人,伸手要将他搀扶回屋里,不想令士兵们看到他这副模样。

公冶明半倚着木栏,举起手里的刀,将陈继业阻隔在寸步远的位置。

“咱们的船只损伤如何?”

陈继业无奈地松开手,说道:“重创两艘,其余都有大小损伤,正在全力修补。”

“每船都只留半数人修补,剩余的人,把烟桶装上救生小船,点好引线,抛入江里。”公冶明道。

陈继业愣了下,随即道:“这样一来,咱们就没有退路了,将军三思啊!”

“按我说的做!”公冶明怒道。此话说得激烈,他又止不住地咳嗽起来。

陈继业无可奈何地看着他,只得对他身后的钱景福嘱咐道:“照顾好将军。”

军令被传了下去,船上的士兵们面面相觑,抛下救生船,便意味着船被击沉后,他们再无可以求生的道具。

“将军的意思是,咱们必须得赢!”

陈继业身先士卒,率先解开捆住救生小船的绳索,将烟桶往上堆。小船很快被堆满了烟筒,桶上的引线被牢牢扎成一束,一齐点燃。

士兵们齐心把小船推向江面,强劲的江风顷刻间吹满了船帆,推着小船往东疾行。

汹涌的炮火声中,满载着烟桶的小船炸开了花,在东面形成了一道浓厚的烟墙,挡在红夷战船和敌船之间。

“乙字一船、乙字二船、乙字三船听令!”一阵嘹亮的喝声响起。

甲板上的士兵纷纷抬头看去,乙字一船的艉楼楼顶上,一个黑色的人影站立着。

他的身姿很瘦,眉宇间也有些许病态,像是一柄历经百战的剑,刃口残破却依旧笔挺地扎在那里。

他的身后还站着个士兵。

“是将军。”“将军还在咱们的船上。”

噪乱的甲板顿时鸦雀无声,公冶明轻咳一声,对钱景福点了点头。

钱景福会意,喊出已经熟记的话语:“所有乙字号船,进攻东面敌船!所有甲字号船,向西齐射,直到炮弹耗尽为止!”

说罢,他忽地领悟什么,小声道:“将军要咱们调转船头向东,这是要和敌船近战?”

公冶明点了点头,说道:“敌军一共十艘海沧船,每船不过四十人。咱们一艘船上有两百余人,比起近距离火炮对轰,近战更具优势。”

钱景福认可地点了点头,想起陈继业对自己的吩咐,伸手挽起公冶明的胳膊,要带他回船舱中休息。

公冶明却把胳膊从他手里抽开,说道:“帮我把盔甲取来。”

“您还病着,怎么能上战场?”钱景福劝道。

“我已经喝了药,没有大碍了。”公冶明坚决道。

钱景福看着他依旧苍白的嘴唇,无奈地叹了口气,心想:指挥使真是个累人的差事,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

此时的恩山东面,洪广大军已经集结。这日正是他们对天门卫发动总攻的日子,三路队伍部署完毕,准备发动冲锋。

大本营驻扎在恩山东北面最高的山峰上,梁曲站在山顶,眺望着天门卫的方向。

江上的激战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天门渡的船只几乎全部出动,守在渡口的少之又少,是个进攻的好时候。

“梁将军!”爽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白朝驹穿着银甲,肩披白色的披风,快步走来。

“江上战况激烈,我想求一只兵,前去援助。”

“殿下,这不妥。”梁曲扭头注视着他,双目分外坚定,“殿下可曾听过围魏救赵的故事?眼下唯一能替公冶将军的解围的办法就是,尽快攻下天门卫。”

“天门渡的战船成倍于我们,红夷大炮再精良,也很难以一敌十。更别提梁将军为了攻城,特地拆下二十台大炮,令船队丧失了三分之一的战力。”白朝驹道。

梁曲不置可否地笑了下,说道:“我相信公冶将军的本领,他可以化险为夷。”

化险为夷?只恐怕事在人为。

白朝驹认真注视着梁曲,说道:“梁将军相信公冶将军的本领,我也相信梁将军的本领。我只借一支弓箭队,三个时辰内,必定归还。”

江上的战况并不明朗。被公孙弹重创的两艘已在岸边搁浅,面向西侧的七艘甲字号战船还在齐射。

由于缺少了近半数的船只,齐射的火炮不能像方才那样布满整个江面,这就给了豫南水军可乘之机。他们迎着炮火,一点点逼近过来。

东侧的队伍,在进行一场更为壮烈的厮杀。定津卫的将士们驾着大船,冲破烟雾,往敌军的海沧船上撞去。

船身硕大的影子投射在波光粼粼的江面,钱景福握紧手里的刀,只等着铁皮包裹的船头将敌船洞穿。

他站在船舷上,额头上的白色汗巾在风中泠泠作响,这是公冶明吩咐他们做的记号,用来区分友军和敌军。炎炎夏日中,额头的汗巾亦能阻汗珠迷花视线。

就在船头撞上一艘海沧船的时候,众人耳边响起剧烈的轰鸣声,钱景福被掀飞到三尺之高。在空中的片刻,他看清了巨响的方向,那是一艘满载着豫南士兵的敌船,就在自己的右翼,豫南士兵的胳膊扎着红色布条,举着长枪弓箭,对准了船上的所有人。

钱景福重重地跌落回甲板,尾椎骨摔得生疼,他拼命忍着疼痛,求生的本能令他挣扎着爬起,他的双手还未撑起身子,一杆黑色的长物就往他脸上拍来。

钱景福浑身一颤,双脚拼命蹬着地板,可那杆武器逼近的速度太快,在视线中只留下黑色的残影。他根本来不及起身,身上已经结结实实地挨了一下,更加剧烈的刺痛传来。

钱景福再度失去了平衡,像个球似的在地上接连翻滚,直到撞上桅杆才停下。他的前胸后背在一齐作痛,衣衫粘腻地贴在身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鲜血。

“快趴倒!”一个极度嘶哑的熟悉声音传来。

常年累月的训练令肌肉迅速做出了反应,钱景福直接趴到回甲板上,双手刚抱紧脑袋,耳边传来更加响亮的轰鸣声。

钱景福的双耳一阵生疼,轰鸣过后的脑袋嗡嗡作响。他抬起头,这才发现一口红夷大炮就在自己身侧,整个炮台不知何时调转了方向,冲着从右侧攻来的敌军。

大炮前面的甲板,三分之一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参差不齐的木板。整个右侧船舷都被破坏,上头的炮台也随之一起沉入水底。

一双穿着长靴的腿走到他的跟前,步子悄无声息,腿边是一柄窄长的刀,刀鞘漆黑。

“赶紧起来!”黑色的刀鞘拍了拍他的脑袋。

“将军,我受伤了……”钱景福哀嚎道。他觉得浑身都痛,仿佛被人从头到脚用刀削了一遍。

“我拿刀鞘打的,怎么可能伤到……”公冶明话说了一半,忽地止住,手里银光一闪,利刃出鞘。

罡风挂过,钱景福感到头顶一凉,两具尸体一左一右落在他的身边,鲜血雨一般落下。他抬头看向上头的桅杆,几名敌军借着桅索,跃过破败的甲板,荡到他们的头顶。

“你来开炮!”公冶明抬起一脚,将还在发愣的钱景福踢到炮台旁。

钱景福熟练地将炮弹装填进去,准备点火,身子却越来越站立不稳,他这才发觉船身已经失去了重心,正一点点地往下倾斜过去。

“将军,咱们的船要沉了。”

“我知道,先把这艘船击沉。”沙哑的声音传来,语气异常冷静。

钱景福心跳得飞快,他仔细校准着开火的角度,船只一点点地下倾,海沧船的轮廓逐渐在甲板尽头显现,站在这里,正巧能自上而下俯瞰整艘敌船。

又是几具尸体落在钱景福脚边,他此时已心无旁顾,他相信将军会消灭一切向自己袭来的敌人,而他必须将这枚火炮,精准无误地送到敌人的船上。

轰鸣的炮声再度传来,这一次是他开的火。炮弹擦着破损的甲板飞出,准确地洞穿了敌船的船舷,又在船体内炸开,将甲板也掀飞到数尺高的空中。

又是一声炮响,又是一声。

乙字一船上剩下的火炮接连开响了最后一发,窄小的海沧船接连受创,也随着这艘饱经风霜的大船一起,沉入江中。

第235章 天门渡12 你都这样了,还想再战?……

落水的士兵们纷纷攀住船的残骸, 划着水,在汹涌的江水中前行。

钱景福奋力爬上船侧翻的底板,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刷他的小腿。他努力维持住平衡, 往不远处的那个瘦长的人影艰难跋涉,脑海里还是陈继业交给自己的嘱托:要照顾好将军。

已经没了船,四处都是敌人的海沧船, 不得不撤退了, 他自信自己游水的本事,能带着将军游到岸边。

一个士兵忽地从水里冒出头,伸手住钱景福的去路,举着一柄油纸包裹的弓弩, 直接塞进他的掌心。

“将军有令, 接下来得水战。”

水战?船都没了,要如何水战?钱景福还在疑惑,那士兵伸手环住他的大腿,将他的身子往水下拉去。

钱景福被吓得一个激灵,随即回想起来:从前在永江时,将军的确操练过海上的战法,他令士兵两两组队, 一人在底下划水, 另一人操作武器。

当时的众人都觉得这战术是异想天开,人怎么可能用这种方式和战船打斗?若是不慎沉了船, 为何不撤退从长计议呢?

现如今,敌军剩余的海沧船正向乙字二船和乙字三船靠拢,钱景福终于明白这个看似愚蠢的战术的精妙之处。

乙字一船已被击沉,敌军自然认为落水的士兵忙着逃命,会优先集中力量攻破其余船只。

他们显然有着自己的战略, 两艘船同乙字三船周旋,拦住它的退路;剩余的从左右两翼一齐往乙字二船围拢,集中力量吞下这一艘。

乙字二船正在延续方才乙字一船的惨状,海沧船上的公孙弹一起发射,很快就将乙字二船的船舷打得千疮百孔。

潜伏在水中的士兵们看懂了公冶明的手势,默默绕开乙字二船,往乙字三船靠拢。

乙字二船的士兵们亦拼劲全力地开火,仍架不住船只渐渐下沉。

豫南的士兵们沉浸在喜悦中,只折损四艘小船,就将两艘装备精良的大船击沉,可见公孙弹的威力巨大。他们纷纷调转船头,往最后一艘战船驶去。

就在这时,江面响起一声脆亮如鸟鸣的哨声。哨声是从乙字三船的方向传来的,不是船上,而是江面上。

数十道人影从江水中跃起,像是鲤鱼跃龙门,一条接着一条,往乙字三船北侧一艘孤零零的海沧船扑去。

人落上甲板,公孙弹顿时失去了意义,肆意开炮会两败俱伤,豫南的炮手们显然没有做好近战的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船上厮杀成一片,定津卫的士兵虽然疲惫,但却更占优势,很多豫南士兵连武器都来不及拔出,就已丧命。

电光火石之间,定津卫的士兵们将船上的敌军全部清空,掌控了船只的主动权。

当豫南的将士们驶近乙字三船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船头的海沧船里,竟坐满了头戴白巾的反贼。

大齐的火炮大同小异,公孙弹只是炮弹与寻常炮弹不同,使用依旧是佛郎机炮的炮膛,定津卫的士兵们很快就上了手,对着驶进的海沧船接连开火。

有公冶明坐镇船头,士兵们分工有序,开炮的开炮,划船的划船,顷刻间又重创一艘。

“假装撤退,把敌船引向北岸,叫他们拉开同乙字三船的距离,争取保下大船。”公冶明说着,喉头忽地一甜。他止不住地咳嗽起来,鲜血从嘴角淌下。

其实方才抢船时,他的双眼已经几度昏花,呼吸也不似往日那般通畅。他的身体已如火烧般刺痛,硬是靠着长年累月的训练,支撑到现在。

兴许是船上使刀的那几下,动了太多内力,才变成现在这样,害得清晨服下的药也没有效果。

公冶明使劲揉着太阳穴,想叫自己清醒一些,这一揉,反倒更是两眼一黑,身体在瞬间失去了平衡,往船身外倾倒过去。

钱景福眼疾手快地冲上前,扶住他。

“将军,将军!”他拼命摇着公冶明的脑袋。

喊了许久,紧闭的双眼睛终于睁开一道缝,乌黑眼眸缓缓转过来。

“将军,咱们要不就此撤退吧?您的身子没好全,得快去找大夫治治。”

钱景福焦急看着公冶明苍白的模样,鲜血接连不断地从他的嘴角淌下,怎么也止不住。好似方才死在他手里的人流出的血,要他用自己的来偿还。

公冶明坚定地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调动着所剩不多的内力,总算找回些四肢的控制权。

他哆嗦着手指,从袖口翻出一枚银针,猛地抬手,往自己的后脑扎去。

扎了一下,他的全身猛地颤抖起来,嘴角的鲜血更多了。公冶明拼命稳住手腕,迅速在右边也扎了下,身子总算不再颤抖。他抬手擦了擦嘴角,把血吞回肚子里。

钱景福被他的举动吓傻在原地,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咱们若是撤退,乙字三船,还有西面拦截敌军的甲字号船就都保不住了,那才是真正的全军覆没!”公冶明气若游丝地喊道。

他勉强坐直身子,看了眼不远处追来的五艘敌船,对船上众人比了个进攻的手势,示意大伙儿准备应战。

一个嘹亮的声音从岸上传来:“你都这样了,还想再战?”

百尺外开的岸边,一人双手抱胸站在礁石上。

他从头到尾穿都是白色,连脚上的靴子也是白皮做的,白色披肩被江风卷起,在身后簌簌作响。

公冶明半开的双眸忽地睁圆,惊喜还未过去,他便意识到,方才自己吐血的狼狈模样已经被岸上的人尽收眼底。他云淡风轻地摆了摆手,扬起嘴角,故作无事地一笑。

但在白朝驹眼里,这一笑更是反常得彻底。

在船上的士兵惊讶的余光中,岸上的白衣人轻轻一跃,礁石下方是滚滚长江水,他却稳稳地踏在江面上,宛如鹤落枝头。

激流未能将他的衣角沾湿半点,他迈开步子,笔直向定津卫众人走来。

不远处的敌船已经靠的很近了,他们同样注意到了这个在江面行走的怪人,知道此人轻功非比寻常,但他只身一人,掀不起太大的波澜。

他们将船舷对准了公冶明所在的海沧船,炮手调整着佛郎机的角度,炮口锁定船舷最薄弱的木板。

爽朗的声音再度响起:“你们不是要抓太子吗?本王就在这里!”

声音从白衣人的方向传来,海沧船上的豫南士兵大惊。但他们谁都没见过太子的模样,江面这人轻功高超,论相貌也是仪表堂堂。

豫南的士兵不敢相信他是太子,更不敢相信太子会有如此高超的轻功。此等能在江面行走的本事,就算放眼整个大齐,能做到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爽朗的声音还在继续:“这门功法名为渡海踏波,乃前太子太保李默的独门秘法,尔等应该知道太子太保是何职位吧?”

“他真是太子!”一人高声叫道。

敌军在瞬间变得热血沸腾。

擒贼先擒王,这是个谁都懂的道理。但在这一时刻,他们面前的“王”有些太多了。

又是装备精良的“红夷战船”,又是载着定津卫指挥使的海沧船,还有大齐太子。

大齐太子肯定是重中之重,没有了他,这些人连造反的名头都没有,定会不战自溃。可若要进攻太子,便会给定津卫的将士们和千尺之外的红夷大船进攻自己的机会。

豫南军中的头领很快作出了判断:“先击沉海沧船!”

听到此话的瞬间,白朝驹如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他在比豫南的士兵比谁的速度更快,是点燃引线的速度,还是自己救人的速度。

炮声响起的瞬间,白色衣袖卷起倚靠船头那个瘦削的黑色身影,将他拖到江面。紧接着,他脚底一沉,整个人往水下坠去。

白朝驹一手捂着公冶明的口鼻,另一手熟练地划着水,飞快地往水下潜。

公孙炮散开的小炮弹如雨点般飘落,江上的小船承受不住如此多猛烈的炮击,在一轮射击后,便被炸的四分五裂。

沉闷的“雨点声”落在水面,一阵接着一阵,连绵不绝。白朝驹不敢往上看,他只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先保住怀里的人。

他感觉自己的左胳膊一阵生疼。公冶明正用手指拼命掐着自己的胳膊,想要从怀里挣脱出去。

白朝驹低头看了看,见他眉头紧皱,面色在江水中白得发青,只当他在水中憋了太久,喘不过气,便抓着他的面颊,不由分说地贴上唇去,将肺里空气狠狠渡到他的口中。

公冶明的两腮顿时变得鼓鼓囊囊,白朝驹满意地点了点头,用力搂着他的肩膀,往岸边浮去。

北岸的礁石旁露出两个湿漉漉的脑袋,豫南的士兵们正沉浸在击沉敌船的喜悦中,看到太子的出现,又如许久没能进食的饿狼,再度敲响激昂的战鼓,士气高涨地蜂拥而上。

白朝驹涉水而行,直到走到岸上,才将怀里的人放下。他知道自己身后都是包围过来的敌船,但他没有回头。

才松开手,前面的人却猛地揪住他的衣襟。

公冶明的眼睛睁着滚圆,他从未将眼睛睁得如此之大,乌黑的眼眸全部露出,眉毛挤着额头,接连不断滚落的水珠淌过面颊上惨白的疤痕。

“你为什么要救我?”他几乎恳求道,嘴角在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时而是笑脸,时而是哭脸。

白朝驹身后的一切全部映入了他的眼中:江面漂浮着沧船碎片,还有船上士兵们的残骸,江面汇成一团鲜艳的红色,像是上好的夕阳。

没有一个人从那里活着游出来,一个都没有。他们临危不惧,他们重创一艘最近的敌船,而代价是被其他敌船的愤怒阻击殆尽。

“他们因为我而死,我不能一人苟活……”他哽咽着,说着只剩气声的话语。白朝驹终于看清,他脸上接连不断淌落的水滴不是江水,而是滚滚泪水。

“你们遭到袭击,已经很表现地很好了!”白朝驹搂着他的肩膀。

公冶明咬着就惨白的嘴唇,拼命摇头。

那些士兵都是他一手训练的,他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他们虽然时常偷奸耍滑,还有股地头蛇的傲气,对着自己讨价还价。

但从定津卫死里逃生,在处州隐姓埋名,苦等自己回来的是他们;守住从海寇手里夺来的宝贵武器,也是他们;哪怕在最后关头,他们依旧听从自己的命令,拼尽全力和敌人同归于尽。

公冶明深吸了口,看着一点点包围江岸的敌船,还有正在远处调整船头、迟迟未能将炮口对准敌船的乙字三船。

“我们战败了,我得和他们死在一起,我不想死在逃跑的路上。”

他握住了腰间的刀,没来得及抽刀,手腕却被白朝驹死死压住。

“谁说我们战败了?”

第236章 天门渡13 那不叫陪葬,那应当叫:殉……

海沧船上的豫南将士们都以为他们是瓮中之鳖。俩人并不往岸上的树林逃跑, 只是在礁石旁相向而站。

谁也没有注意到,百尺之外的枝头上,数张弓箭已经张开, 利箭俯瞰着江上的船只。

弓箭手早已埋伏在最有利的位置,静静等待对手到来。

一记哨声响起,无数利箭从林中射出, 暴雨般连绵不穷, 一波接着一波,自上而下落向毫无遮拦的甲板。

所向披靡的敌军终于吃到了苦头,惨叫声此起彼伏。

此时,千尺之外的江面也传来轰响。

乙字三船终于调整好了方向, 船舷上十口红夷大炮对着北岸上的五艘海沧船, 开始齐射。

炮手们很清楚,这是指挥使和阵亡的将士们拼上性命为他们争取到的机会,他们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炮弹在半空划出十道整齐的弧线,落下时,江面掀起数丈高巨浪。浪头卷着船只的碎片,在漆黑的礁石上留下难以磨灭的血红印记。

天门卫中, 一封急信被送到於鹏达手中。

他只瞥一眼, 便将信纸揉成一团,紧紧握在掌心。

“这就是你们说的, 计划都已安排妥当?”他怒视身侧的众人,每个字都说得无比用力。

天门卫的没有挡住渡江的洪广大军,现在连粮道都没能断掉。永江的水师折损四艘大船,而洪广的水师依旧完好无损,甚至尚未使出全力。

於鹏达的呼吸变得格外沉重。卫所的城墙外, 大军已开始逼近,再不找到致胜的办法,他就要变成笼中困兽。

可他还能做什么?他还有机会做什么呢?

“义兄莫要慌张。”符荔柔软的掌心贴上了於鹏达粗粝的手背。

“水战失利只是一时,阁主真正的计策,现在才刚刚开始。那个指挥使身上的毒,快要发挥全部功效了,他挺不住的。”

於鹏达不置可否地撇了下嘴角,说道:“只是毒死个指挥使,就能决定战局?为何不直接毒死太子?”

符荔摇了摇头,道:“太子行事谨慎,且有解毒秘籍傍身,没这么容易毒死。义兄不必担心,毒死那个指挥使,结果是一样的。”

“死了个指挥使,太子也会跟着死?”於鹏达冷笑了下,“我倒是头一次听说,指挥使要让太子给自己陪葬的。”

“义兄,我想那不叫陪葬,那应当叫、殉情。”符荔笑道。

一匹白色的骏马在山道上疾驰,身后跟着数十匹黑色枣红色的战马。

白马上坐着两人,一人穿着白衣,拉着缰绳,身后的披风已经不知所踪;另一人裹着块红色的宽布,侧坐在马背上,乌黑的头发披散在脑后。

白朝驹将公冶明身上湿透的衣服全部解下,交予手下包管,又另取一块红色的披风给他裹住身子。

已是午时,烈日高悬在天空正中,按理说不是容易着凉的时候。

白朝驹看着依靠在臂弯中的人:公冶明的额发已经干透,凌乱地覆在脸上,从红布的缝隙往里探,身上的水渍也都被晒干。

可不知为何,他的双眼紧紧闭着,面色依旧惨白,白朝驹心里很是不安,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

这一探可不得了,白皙的额头如火烧般滚烫。

白朝驹扭头,对身后的属下质问道:“不是给他服了药吗?为何还没好?你们是不是弄错了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