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2 / 2)

徐州已经是正经的江南之地了,亦晴一下船就上了马车,这是当地官员安排过来接的。其中有位河道总督靳辅一直跟在康熙的身侧, 这位总督看着四十上下, 走在康熙的身侧略落后一步的位置,康熙似乎对他很是满意,脸上一直带着笑。

到了下榻的地方, 亦晴看着这宽阔的院落, 江南的院子建筑和京城里的大不相同, 虽说都是院子, 但京城里的四合院是讲究中轴对称的,若是从上方看下去便是整整齐齐的。而这里的建筑并不讲究这个,这府邸中随着山势起伏来建造屋子,让这个府邸看上去倒是错落有致。

雅尔檀一到下榻的地方便被打发去好好休息了, 这几日她晕船也没好好休息,康熙勒令她养好身子之前不许随意出去玩耍。

虽然有心想要出去, 但雅尔檀也知道轻重,便恹恹地回了她的院子好好休息。这在外到底比不上在宫里, 若是一直病着,耽误了汗阿玛的行程说不定会被留在这里养病, 雅尔檀是不愿意自己留在这里的。

而埃尔赫安珠和亦晴,康熙就不大管了,徐州从来都是繁华的地方,这里好玩的东西不少, 出去逛街的话能买到的东西和京城里的也大不一样。只要两个女儿带着侍卫出门,他是不会管她们出去玩这样的事情的。

刚从船上下来,亦晴也不想折腾,索性带着三妹妹就游园子了。

她们下榻的地方很明显是被选出来的,里面的景致极好,满是江南水乡的风格。只是亦晴觉得有些难受,或许是从北京来的缘故,还在船上的时候她就觉得浑身都湿湿的,下了船之后这种感觉也没有减少。

或许是湿度的原因,水乡和京城比起来肯定要潮湿不少。

这园子里养着不少的动物,亦晴一路走过来瞧见了鸳鸯,小鹿,好些五颜六色的小鸟,她认不出是什么品种的。还有猫猫狗狗的,甚至还有只狍子。

前来跟着她们一起逛的是知州家中的女眷,两位夫人并着两位姑娘,这两位姑娘倒是和亦晴两人的岁数相差不大,但亦晴和她们并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或许是因为顾忌着公主的身份,那两位知州府中的小姑娘说话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似乎生怕得罪了亦晴和埃尔赫安珠。而在她们走动间,亦晴瞧见了她们那明显不是天然的足步。

裙摆垂到了地上,本来是轻易瞧不见鞋子的,但在上台阶的时候她们将裙摆轻微提起的时候亦晴瞧见了那过分小的鞋子,心里难受了一下。

知州夫人倒是长袖善舞,她年岁不小了,但说话的时候很拿捏分寸,并不会因为岁数的缘故就对着亦晴姐妹说教。反而说话间风趣极了,似乎每句话都能令人莞尔。

陪着逛了一会后,知州夫人便借口带着另一人告退了,只留下了两个姑娘陪着亦晴姐妹。

从京城到徐州,亦晴路过的地方不少了,前来给她请安的各家太太和小姐也不少。能投缘的不多,但大部分还是能相处不错的。

但这两个小姑娘的胆子实在是太小了,亦晴总觉得她们和自己还有埃尔赫安珠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是发颤的,便将她们打发走了。感觉让她们留在这里陪着自己是一种折磨,还是不要强人所难了。

相比于亦晴对这个园子的景色兴致缺缺,埃尔赫安珠就感兴趣多了,几乎每到一处好看的地方就要拉着亦晴在这里欣赏许久,最后还找到了一处僻静清幽的地方想要在这煮茶。

“你喜欢这样的园子?”亦晴好奇,“平日里也不见你对这些感兴趣。”

或许是因为逛园子让埃尔赫安珠的心情好了不少,她脸上笑眯眯的:“京城里的宅子见得多了,看见这样的园子难免就觉得新奇了。不过也就是头一回见新奇,多见几日也就平常了。”

吩咐的茶具被人送来了,这是一套珐琅粉彩的茶具,上面的花纹并不是常见的那些,而是一朵朵瞧着有些简单的小花。但在这套瓷器上并不显得单调,反而衬得更为雅致。

茶叶是埃尔赫安珠自己带的,她最喜欢君山银针,又怕在外面奉上来的是好茶,但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南巡的时候刻意带上了一罐子。

兰芝开始煮茶,清淡的茶香开始逐渐在四周蔓延,亦晴轻轻嗅了一口笑道:“这茶你都喝了几年了,怎么还是这样喜欢,不想着换一换吗?”

“不了,”埃尔赫安珠笑着摇了摇头,“喜欢的东西既然没有腻了,又何必去换呢?”

说话间,一小盏茶便被奉上了,亦晴端起来轻轻闻了闻,随即吹了吹之后便抿了一口。兰芝的手艺是很好的,这茶叶被她煮得极香,亦晴喝茶并不挑,什么茶都能入口。

喝了茶,在这里小坐了片刻,拿出怀表看了看时辰,见马上要酉时了。

“咱们回去吧,”亦晴轻轻打了个哈欠,“雅尔檀想来也睡醒了,咱们去瞧瞧她,也差不多时候该用晚膳了。也不知道汗阿玛会不会叫咱们过去,若是汗阿玛派人过来了,见不到咱们难免耽误事。”

埃尔赫安珠将她手上那盏茶喝尽了才站起来说道:“那就走吧。”

虽说过来陪着的人都被打发走了,但身边还跟着几个府中的丫鬟,便令她们带路回了院子。这园子极大,下午不知不觉间走了很远,回去整整走了两刻钟才到。

雅尔檀果然已经起了,她睡了一觉后脸色好看了不少,黑眼圈似乎都淡了些,脸上挂着笑。

“精神了?”亦晴打量了一下二妹妹。

重重点了点头,雅尔檀的语气轻快:“睡一觉起来好多了,我就说了我是晕船不是生病的。”

“那也要喝药。”亦晴冷酷无情地说道,“早些把身子补回来。”

说起喝药,雅尔檀又蔫了,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喜欢喝药。

“你们家主子今天下午的药喝了没?”亦晴看向了酥越问道。

酥越看了看自家的二公主,随即认真道:“没有呢,公主说药太烫了,要晾一晾才能入口。”

“晾了多久了?”

“已经有一刻钟了。”

“端上来吧,一刻钟差不多已经要凉透了。”

雅尔檀绝望地看着大姐姐的嘴中吐出了那几个残酷的字眼,她没想到大姐姐一回来就让她喝药。

药端了上来,雅尔檀苦着脸端起药一饮而尽,有褐色的药汁从嘴边流了下来她用手帕擦的时候摁了摁嘴,勉强将苦药咽了进去。

亦晴拿起一块蜜饯,塞进了雅尔檀的嘴中哄道:“乖啊,喝了补药才能将这几日耗费的元气补回来。咱们返程的时候,我陪着你一起走陆路,你就不必担心会晕船了。”

“好吧,”雅尔檀咽下了这颗蜜饯,又要了茶水喝了两口才觉得口中的药味淡了,拉着大姐姐就开始撒娇,“那大姐姐可不能忘了,我是坚决不会再坐船了。这两日难受的我都想要跳船了,感觉游过去更舒服些。”

轻轻敲了敲雅尔檀的脑袋,亦晴说道:“满口胡言,你这说的什么话。”

雅尔檀吐了吐舌头,嘻嘻哈哈问道:“咱们是不是该用膳了,是在这里吃吗?听闻江南这一带的菜都偏甜,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惯。”

“你放心吧,”亦晴老神在在说道,“肯定也请了做京城菜的厨子,若是吃不惯江南的菜色,他们会送你吃得惯的东西上来的。”

“听闻偏甜的是苏南那一带的菜色,”埃尔赫安珠说道,“徐州菜听闻是重口的,二姐姐肯定喜欢。”

“我倒是听闻有一道羊方藏鱼,以鳜鱼为主料,将鱼肉塞入羊肉之中,佐以火腿菜心。这道菜可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羹呢,当初看徐州方志的时候瞧到了这菜,让我可好奇了。”雅尔檀眼睛亮了起来,“当初瞧见了我就想吃,但叫人去御膳房问了没人会这个,如今到了徐州,想来我就能吃上了吧。”

“既然是天下第一羹,那咱们晚膳的时候肯定有了。”亦晴很肯定。

这些日子每到一个地方,当地招待的官员就会把当地最出名的菜色端上来。若是这个羊方藏鱼当真这么好吃,肯定会被端上来的。

“可现在不是吃鳜鱼的时候吧。”埃尔赫安珠问道,“鳜鱼不是三四月最佳吗,还记得从前读过桃花流水鳜鱼肥。”

“虽说三四月份最佳,但这八九月肯定也有,只是不如三四月的肥美罢了。”雅尔檀说道,“只能怪咱们来的不是时候了,吃不上这鳜鱼最肥美的时候。不过尝一尝也足够了,我只是好奇有多鲜,竟敢称天下第一羹。”

今日用膳的时候康熙并未将几个女儿叫过来,他宣了河道总督靳辅和漕运总督徐旭龄,似乎是对他们的政务满意,正叫这两个臣子陪着用晚膳呢。

晚上的饭菜中果然有羊方藏鱼,雅尔檀问清了哪一道是羊方藏鱼后便迫不及待用勺子盛了一碗。

当她将调羹舀着这羊方藏鱼送入口中时,亦晴明显看见二妹妹的眼睛亮了一下,看来这道菜让她很满意。

第147章 回京

徐州的菜色并不是想象中的偏甜, 亦晴三姐妹都挺喜欢的。

康熙在徐州就更忙了,这里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陪着,他要巡查的地方就多多了。也顾不上亦晴姐妹, 便吩咐了要几个孩子出门的时候带上侍卫,其余的他也没时间管了。

在这里亦晴拉着两个妹妹出门买了许多的东西,几乎要用箱子来抬了。除却自己买来玩的, 还有不少是带回去当做礼物的。

几个弟弟都没来, 倘若连土特产都不带些回去,胤礽和胤禔是要闹的。更别提还养在慈宁宫之中的胤祺和胤禛了,这两个孩子也是盼着自己这个姐姐带些东西回去的。

除却兄弟姐妹之外, 后宫的娘娘们也是要送一份的。还有皇玛嬷和老祖宗, 她们年岁大了不好随意跟来, 自己这个小辈当然是要带东西回去孝敬的。

雅尔檀和埃尔赫安珠也买了不少, 她们也要送人。

待离开徐州的时候,行李又多出了两车,康熙听闻的时候啼笑皆非。

“宫里难不成还缺什么东西?怎么出来一趟就要买这么多。”

梁九功陪着笑道:“想来这是几位公主挂念宫里其余没有跟来的阿哥公主呢,听闻大公主买的许多东西是想要带回去当做礼物的。”

“罢了, ”康熙摇头笑道,“左右也就多了几辆马车装东西, 随她去罢了。”

从徐州出来便要去最后一站苏州了,康熙在苏州待的时间也是最长的, 在那里待了十来天。

这十来天中,亦晴几乎将苏州大小官员的女眷都见遍了, 不少人都想要在大公主这里混个脸熟。毕竟其余的不谈,大公主这个年纪就已经封了和硕公主的事情她们都是知晓的,能打好关系是最好的。

亦晴见了一批之后便有些烦了,后面的都推了。反正她现在年纪并不算大, 汗阿玛带着她们出门主要是来玩的,倒也不用顾忌太多。

在亦晴推了这些拜见后,带着侍卫出门就总是能“巧遇”不少官员家中的姑娘了。

好在这些“巧遇”还算有分寸,并没有打扰到亦晴游玩的兴致,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等从苏州返程的时候,亦晴坐在马车上,略有些不舍。接下来的这些路程基本上不会停下休整了,康熙出来已经两月有余了,原本穿着的单薄秋衣也已经换成了夹棉的袄子。

出来这么长的时间,康熙也急着回去,是想要在十二月赶回去的。倘若耽误了过年,那就不好了。

一路从苏州返回,秋天的凉爽已经逐渐变成了寒冷,越是靠近京城便越冷。好在出来的时候也预料到了回去的时候多半已经到冬日了,冬日的衣裳也是带着的。

但亦晴今年长得太快了,夏日里量了身形做出来的冬装穿着竟然略有些小了。好在也不明显,勉强也能穿。毕竟在路上并不适合做衣裳,买衣裳就更别说了,外头的店里多半是卖布料的,都是各自买了布料拿回去缝制。

等回到了紫禁城,从神武门进去后,亦晴乘着轿子回了慈宁宫。

那些行李和路上买的东西还要搬一阵子,亦晴回来后就直直进了慈宁宫的正殿,果然见到了皇玛嬷和老祖宗正在正殿,殿内已经烧了地龙,一进去便感觉到暖洋洋的。

“回来了?”太皇太后落下了一子,看着亦晴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她对面是苏麻喇姑。

太后对下棋一直是兴致缺缺的,太皇太后也不愿勉强,便叫了苏麻喇姑来下棋。苏麻喇姑的棋艺不错,能让太皇太后下得过瘾。

“孙女给老祖宗请安,给皇玛嬷请安。”亦晴脸上带着笑行了一礼,许久没有回来了,她见到皇玛嬷的时候竟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就像从前大学的时候,放假了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爸妈时候的感觉一般。

“快起来,”太后朝着亦晴招了招手说道,“外面下雪了吧,看你斗篷上还有雪呢,快过来暖和暖和。这都年节下了,可不好生病了。”

亦晴将自己烤暖和后才凑到了太后身边,靠着皇玛嬷撒娇:“是啊,外面可冷了。幸而这一趟出去带足了衣裳,不然这下雪的日子还真难捱。”

“这一趟出去好玩吧,”太后被孙女哄得眉开眼笑,“你给送回来的信,听着可是有些乐不思蜀呢。”

“哪有,”亦晴抱住了皇玛嬷的腰,整个人都靠在了太后的身上,拖长了音调撒娇,“我可想可想皇玛嬷和老祖宗了,在泰安的时候想,在徐州的时候想,回来的时候也在想呢。瞧我可是三日就给皇玛嬷和老祖宗寄信,我写的那些风景好不好?”

皇玛嬷和老祖宗没来,但亦晴还是想要两位长辈能知道她所见的那些美景。思及从前看过的那些游记,便将见到的风景和事情写了下来,每日晚上都写,三日一汇总往回寄。

希望皇玛嬷和老祖宗读到她写出来的那些文字,就仿佛自己也跟着来了一样。

“公主写得极好,”苏麻喇姑也笑了,她落下了手中的黑子说道,“那羊方藏鱼写得叫老奴都馋了呢,徐州那封信寄回来之后,隔日了太后娘娘便叫御膳房的做了呈上来。只不如公主信上写的那般美味,想来是厨子做不出来。”

亦晴乐了:“这是徐州的名菜,肯定是要徐州的厨子用徐州的材料才能做好的。说不定日后皇玛嬷也还有机会去徐州转一转呢,到时候就能吃到正宗的羊方藏鱼了。”

没记错的话,康熙应该不止一次南巡的吧。亦晴在心中想道,后世康熙南巡的事情还被改编了电视剧,肯定不止一两次,说不定日后为表孝心也会带着长辈们一起呢。

“这是在说胡话了,”太后啼笑皆非,“我怎能轻易出宫呢,你这回出去可玩得高兴?”

“自然高兴了。”亦晴兴奋了起来,虽说路上的见闻已经写信告诉过长辈们一遍了,但写信和自己说的又不一样,她将路上瞧见的景致,吃到的美食都慢慢列举了出来。

太后听得眉开眼笑的,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下棋的时候也在认真听,不时还提出一两句疑问。

说了一会儿,外面传来了小孩子跑步的声音,还有嬷嬷们的声音。

“四阿哥,五阿哥,慢些跑,仔细脚下。”

亦晴停下了描述泰山的声音,看向了门外。

冬日里一旦殿内烧起了地龙,便会用帘子挡起来免得开门会让暖气消散,导致殿内不暖和。这有一点不方便,那就是小孩子想要进来的时候要等着大人打帘子,不然就不大好进来。

外面的嬷嬷撑起了帘子,一下子钻进来了两个小孩子。

胤禛和胤祺似乎又长高了些,亦晴瞧着两个小孩一溜儿地过来对着两位长辈和自己请安,起来后就拉着自己撒娇要东西。

“大姐姐你可算回来了,”胤祺显得极为兴奋,“好久好久好久都没看到你了,皇玛嬷说你在过年前会回来,果然回来了。有没有给我带东西,我要吃大姐姐带回来的糖。”

“大姐姐。”相比之下,胤禛就要腼腆多了,他只是轻轻笑了笑,对着亦晴叫了一声。

亦晴将双手放在了两个弟弟的脑袋上一起揉了揉,笑道:“肯定是给你带了的,不过行李还没收拾好,等东西打理好了,就给你送去。大姐姐不在的这些日子,你们听话吗?”

在出去之前,亦晴是对两个弟弟嘱咐过了要好好听话,好好跟着启蒙姑姑学东西的。

“我们很听话的。”胤祺的声音很洪亮,“我已经学会了《千字文》和《百家姓》了,姑姑昨儿还夸了我呢。”

胤禛只是笑,没有说话。

“那胤禛呢?”亦晴看向了旁边那个带着笑的孩子问道,“搬到上书房还习惯吗。”

听到大姐姐问自己,胤禛似乎一愣,随即答道:“也好好学了的,我学到《大学》了,师傅前几日也夸了我。”

在亦晴跟着南巡不久,胤禛便过了六岁的生辰搬到上书房去了。这件事一般是提前半年就开始预备了的,胤禛如今在阿哥所住着的院子里面的不少布置和家具,还是亦晴帮着挑的。

走之前,亦晴还嘱咐了上书房的三个弟弟要照顾照顾新搬来的四弟。她总觉得胤禛这个孩子颇有些敏感,若是能被兄长们照顾照顾说不定心中会安定些。

“是吗?”亦晴笑了,“咱们小四果然聪明,,学得这样快,你今儿是休沐?”

胤禛点了点头,笑了笑:“今儿是休沐,昨日还听大哥二哥还有三哥说了,汗阿玛和姐姐们都是今日回来,正好咱们休沐了能来见见姐姐。”

胤禔和胤礽应该是先去见汗阿玛了,胤祉的话多半去见雅尔檀了,亦晴在心中一想便知道。

“我也想去上书房,”胤祺在一旁有点不高兴地说道,“四哥去上书房了,没人陪我玩了。”

亦晴看向了胤祺,似笑非笑:“你也不用急,等明年了你也就能去了。”

“可是大姐姐和四哥都在上书房。”胤祺扁了扁嘴,“现在大姐姐回来了又要去上书房了,只留下我一个人在宫里。”

揉了揉胤祺的脑袋,亦晴说道:“这马上过年了,我年前就不回上书房了,待年后再说吧。”

“我看你也不必去上书房了,”太皇太后在一旁插了一句,“四书五经你也学得差不多了,史书也听上书房的师傅讲过不少了,其余的你若感兴趣尽可自己去看。毕竟爷长大了,该学点别的东西了。”

老祖宗没有明说,但亦晴也知道她说的该学什么东西。

前几年就给了几个庄子给她管着,不过除却这些外,太皇太后表示过还要让她学些管理家宅的方法,还有些御下的法子。不为别的,只为日后建了公主府,她不至于受人摆布。

“啊?”胤祺失落,“那岂不是我去上书房的时候,大姐姐就不在那里了。”

“你四哥在啊,”亦晴笑眯眯说道,“况且除却你四哥外,还有你三哥二哥和大哥呢,这么多人陪着你还不好吗?”

这话让胤祺开心了一点,但还是有些失落:“可我也想和姐姐一起。”

“那这段时日不就是我陪着你吗?你要去上书房还有接近一年呢。”亦晴答道。

说话间,外面传来了通报的声音,是大阿哥和太子一起来了。

看来这两兄弟是刚从乾清宫出来——

作者有话说:马上要使出时光大法了

第148章 高低鞋

两三个月不见了, 这两兄弟都长高了不少,特别是胤禔瞧着已经有些少年的模样了,不再是之前的一团孩子气。

胤禔和胤礽见到亦晴的时候眼睛明显一亮, 先给两位长辈请安后才凑到了亦晴跟前。

南巡的这些日子亦晴除却给长辈写信外,偶尔也会给两个弟弟写信的。对于路上的见闻,吃到的好吃的都会给他们分享。所以虽然并未跟着去南巡, 但胤禔和胤礽对康熙的行程也还算了解。

“去见过汗阿玛了?”亦晴笑了笑看着两个弟弟问道。

胤禔点了点头:“汗阿玛在乾清宫召见前朝的大人们, 没工夫搭理我们,便打发我们来见大姐姐了。”

康熙自然是见了这几个孩子的,但他这一趟出去了两三个月算得上是很久了。这次回来第一时间就要查清政务, 便见了两个孩子之后关怀了两句话就打发了他们出去。

也就是胤禔和胤礽还没有到上朝的年龄, 否则康熙定然是要这两个小子在家中监国的。

“我这次出去给你们带了些东西, ”亦晴想起自己那几大箱子的特产, 笑嘻嘻说道,“等我收拾出来了给你们送过去。”

“姐姐这次去了这么长时间,”胤禔难得的语气之中带着点撒娇,“倘若带回来的礼物少了, 我可不依的。”

胤礽身体抖了一下,眼中透出了不可思议。老大不要面子了?小四小五可还在这里呢, 竟然就好意思拉着姐姐撒娇了。

胤祺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他仰着脑袋看着哥哥们和姐姐说话, 眼睛亮晶晶的很是好奇的样子。他对大哥和二哥都很喜欢,因为两个哥哥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和他玩。

而胤禛则面色不变, 心中讶异。虽然知道大哥和大姐姐的关系不错,但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好,相差不过一两岁竟然就会撒娇了?

这不免让他想到了胤祯,明明他们是同母的兄弟, 但莫说是在他跟前撒娇了。自从长大之后,胤祯甚至都不会好好和他说话。每次见面必然夹枪带棒的,说不上两句便似要打起来一般。

“这回带回来的东西可多了,”亦晴笑,“肯定让你们满意的。”

毕竟弟弟妹妹现在也多了起来,亦晴这次出去的时候准备的东西确实不算少了。年纪相近些的,关系好些的就多带些宫里不常见的小玩意,不值什么钱但是是一份心意。而年龄相差大些的,平日里不怎么见面的则带的都是一样的,分不出高下来。

那些不怎么见面的弟弟妹妹大多数年纪还小,只要送去的东西里有专门给小孩子的他们就很喜欢了。

胤禔和胤礽趁着今日休沐,汗阿玛那边又没空,索性在慈宁宫之中待到了傍晚。亦晴许久没有见到弟弟们了,也好心情地拉着他们玩。

等带回来的东西收拾出来之后,便按照之前买的时候所想,将东西分了出来。往各宫送去,给弟弟妹妹们的东西都很是精美。

翊坤宫

宜妃听到是慈宁宫来人微微扬了扬眉,这宫里能让她注意的人已经不多了,慈宁宫算得上是其中最需要注意的。

毕竟即便是皇上也要守着孝道这个牌子,待太皇太后和太后都好极了,她们这些妃嫔自然是要跟紧了皇上的步伐好好地孝敬两位长辈了。

又听闻是大公主送过来给四公主的礼物,宜妃便不再感兴趣,只是轻轻挥了挥手:“那便直接送到东侧殿吧,叫雅贵人和四公主自己处置。”

四公主在今年春日的时候已经过了五岁的生日,马上翻过年便是她六岁的生日了。

此时四公主正在廊下看书,宜妃去年找了个识文断字的宫女给她启蒙,正等着这次南巡回来后便向着皇上开口将她也送去上书房。

倒不是为别的,只是姐妹几个都是在上书房中的,能将这孩子送去念书和兄弟姐妹亲近些也好。日后长大了也有些情分,到时候若遇上事了也好有个帮手。

雅贵人在屋子里缝着衣裳,抬头微微皱了皱眉:“如今天冷了,阿勒锦不可贪凉,快些进来。”

翊坤宫是没有地龙的,靠的是屋子里烧炭来取暖。

四公主摸了摸自己手上的汤婆子,听话地拿起了书准备进去。屋子里在天冷的时候不免有些暗,她又不喜欢大白日里就点着灯,便还是爱在廊下看书。

她刚进去不久,素馨便带着小宫女和小太监进来了。

“给雅贵人和四公主请安。”素馨脸上带着笑说道。

大公主身边的四个大宫女,雅贵人是识得的,她当即也带上了笑:“怎么麻烦素馨姑娘跑这一趟。”

“这是我们家公主这回出去在路上看到的些小玩意,倒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惦记着宫里的弟弟妹妹才带回来的。”素馨说话的时候很是和气,语气恭敬,“这刚将东西收拾好了就吩咐了奴婢等将这些东西送来,还请贵人和四公主不要嫌弃。”

这话说得很是谦虚,但雅贵人却不能直接接,她脸上的笑也灿烂了起来:“这是哪里的话,出门在外能惦记着家中的弟妹就是极好的了。况且纯禧公主的眼光素来极好,又怎么会有人嫌弃呢,改明儿我让阿勒锦去谢谢她大姐姐。”

四公主看着后面那些小宫女和小太监手里端着的托盘,听着额娘和大姐姐的贴身宫女互相客气了几句之后这些托盘被放了下来,那大宫女推了赏赐后便带着人走了。

“阿勒锦,”雅贵人翻看着送来的东西,这里面有江南时兴的布料花色,文房四宝,还有些适合小姑娘玩的小玩意,瞧着是用心分配了的,“你明儿便去谢谢你大姐姐,出门在外还惦记着你这个妹妹。”

微微点了点头,四公主的表情沉静,也过来看了看东西。

“送了文房四宝来,”雅贵人的语气带了点喜意,“这是不是代表纯禧公主也觉得你该去上书房了?”

如今上书房的三位公主都是当时一起送过去的,而阿哥们定下了六岁去上书房的规矩,但公主们可没有这个规矩。虽说宜妃说了她会和皇上提此事,但事情没有定下来之前雅贵人还是有些忐忑的。

阿勒锦这孩子养在翊坤宫中,没有什么和兄弟姐妹们接触的途径,最熟悉的也就是养在慈宁宫之中的胤祺了。若能去上书房,最好的就是能得那些翰林的教导,其次便是能和兄弟姐妹们互相处出些感情来。

“许是大姐姐给所有弟妹都送的一样的吧。”四公主倒是很冷静,她看了看亦晴送过来的东西,见里面有好几匹颜色鲜亮喜庆适合冬日里年节穿的布料,又瞧了瞧旁边,还送了几本书来心中微微一动。

能送这些,大姐姐多半还是用了些心思的。

雅贵人倒是不管女儿说了什么,她只是带着笑让伺候的人将这些东西收了起来,这其中不少能让女儿用上呢。

送出去了不少东西,亦晴也得到了许多感谢。六弟和温宪是德妃派了嬷嬷过来谢过的,而七弟八弟还有四妹妹则是亲自过来的。

听闻这天气冷了些后,六弟胤祚又病了,亦晴听着便只有唏嘘了。这孩子从生下来开始便一直缠绵病榻,天气只要有些大的变化就必要病一场,有时听着只觉得可怜。

德妃照顾两个孩子已经浑身乏术,自然就没有更多的心思经营其余的东西了。甚至康熙表示要钮祜禄贵妃并着四妃一起管着的宫权,她拿到的都是最轻松的也是最边缘的部分了。

七弟是僖嫔领着过来的,小小的一个孩子在亦晴去南巡之前还记得大姐姐,而在亦晴走了两个多月后他就对不上大姐姐的脸了。

还是亦晴哄了好一会儿,他才又重新叫了大姐姐,怯生生的样子可怜又可爱。

见胤祐在走路的时候已经能明显的察觉到腿部的缺陷,亦晴想到了一个好东西。

七弟的腿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有些高低腿罢了,这种情况之下治不了腿还不能换一换鞋吗?只要将鞋子按照腿的差距尺寸来做成高低鞋,那正常走路的时候不就瞧不出了吗。

只要平日里走路的时候瞧不出,那就是没什么大问题。

这样想着,亦晴便将法子告诉了僖嫔。

“僖娘娘,”亦晴抱着胤祐看向了僖嫔,“这回我出去倒是瞧见了一样稀奇的东西,说不定对咱们小七有些作用。”

僖嫔微微一愣:“不知公主瞧见了什么?”

“小七,”亦晴将胤祐放下,笑了笑,“你去找你四哥和五哥一起玩好不好?”

胤祐看了看僖嫔,见她点了点头才乐颠颠跑出去找胤禛和胤祺。他偶尔会被带着来慈宁宫请安,自然对在慈宁宫住着的两位兄长还算熟悉。

僖嫔看着胤祐尚且还小,但已经明显有些跛的身体面上露出了哀愁。这个孩子一直养在她身边,怎么的也养出了感情,更何况皇上已经定下了她来养着,如今是这孩子好她才会好了。

“我这回在苏州瞧见了一样东西,”亦晴接着说道,“有一户人家的孩子,情况也和咱们家小七一般,那家人就量了那孩子左右腿的长度,专程给做了一双高低鞋。那孩子穿上了之后,走起路来便与常人无异,若是不知道的旁人根本看不出分毫不对来。”

僖嫔的眼睛随着亦晴的话亮了起来,她近乎欣喜地说道:“还有这种东西?”

亦晴含笑点头:“僖娘娘的宫里并不缺擅长女工的宫人,想来也是能做出这种鞋子的。”

“对啊,对啊,”僖嫔近乎喃喃自语,“只要平日里瞧着无碍就是了,小七是天潢贵胄,也没有一定要狂奔的时候。我,我这回回去就……”

她念叨到了一半便停了下来,看着亦晴的眼睛里带着感激:“倘若当真有效,那日后必然让小七感谢他大姐姐的恩德。”

“这算什么恩德,”亦晴道,“不过是听说了一件事罢了,哪里称得上什么恩德。只要小七能用上,那就是最好的。”

心里装了这档子事,僖嫔也坐不住了,她最想这个孩子能平日里看着和常人无异了。她不得宠,这么多年都不曾有子,心里也没有这个期盼了,何况这个孩子她也养了三四年了。

对着亦晴千恩万谢后,僖嫔便急着带胤祐走了,她恨不得今日就将这个鞋子做出来给胤祐穿上。反正最迟要在宫宴前给这孩子穿上,让皇上也瞧瞧小七不是天生有缺的孩子。

送走了胤祐不久,亦晴又迎来了四妹妹阿勒锦。

“见过大姐姐。”阿勒锦行礼的时候姿势很标准,眼睛里带着明显的稚气,“额娘说大姐姐给我送了东西,我要来谢谢大姐姐。”

带着阿勒锦过来的宜妃已经去找胤祺了,亦晴看着四妹妹笑了笑招了招手将她叫到了身前,语气温和:“自家人说这个话就见外了。”

阿勒锦对着亦晴笑了笑,她其实常来慈宁宫的,但大多数来的时候大姐姐都在上书房。所以她和四哥五弟都还算熟,但和大姐姐不熟。

“对了,”亦晴想到了什么问道,“咱们小四是不是翻过年去就要六岁了,宜娘娘和你提过去上书房念书的事情吗?”

就私心里,亦晴觉得宫里的每个孩子都很该去上书房的。阿哥们就不提了,公主们按照惯例多数是要去抚蒙的,而抚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上书房中若是能从书中学到些道理或者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日后都是受用不尽的。

之前的公主们似乎没有专门要延请师傅来教导的习惯,亦晴几人被送进上书房是和胤禔胤礽一起去的。其中,亦晴在当时最大的作用就是让胤禔和胤礽不要在上书房打架。

现在问四妹妹,是亦晴略有些想将公主们也要念书的事情给延下来。就像阿哥们到了六岁就要搬到阿哥所去上书房一样,希望公主们也能到了岁数就要去念书。不论日后康熙会不会给公主们念书的地方换一个,只要定下来公主们也要念书的规矩就好了。

阿勒锦似乎从中听出了什么,她的眼睛微微一亮:“宜额娘说了,等我满了六岁就和汗阿玛说。”

“那很好啊。”亦晴笑了笑,摸了摸阿勒锦的脑袋,“阿勒锦喜欢念书吗?”

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阿勒锦说道:“喜欢,宜额娘已经请了姑姑给我启蒙。我喜欢看书,书里面有好多好多的道理。”

第149章 长大

送走了过来道谢的弟弟妹妹们, 亦晴算了算日子,过不了几日就是过年了。

前些日子她满十三岁的生辰是在南巡的时候过的,虽说没有在宫里过, 但各处也还是送了生辰礼过来的。亦晴回来的时候花了半日将这些东西清点一番,叫人归置了入库。

如今她也渐渐长大了,太后有意将慈宁宫的东西给她管着。就当是提前练手了, 平日里处理些事情, 也能锻炼锻炼能力。

况且有太后和太皇太后在,她也不容易被底下人蒙骗。

亦晴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很顺从地接过了这些东西。后面不论是慈宁宫宫人的调度, 还是月例供奉都全拿过来给她过目了。

没过几日, 便到了年关, 除夕这日亦晴第一回 在过年的时候忙了起来。从前还不知道, 如今开始管事了才知道过年竟然有这么多讲究的。

原本这些东西多是给太后身边的塔娜姑姑或者太皇太后身边的苏麻喇姑过目的,但两位长辈想要亦晴多经经事情,便全给她管着了。

等好不容易过了新年,亦晴便禀了汗阿玛自己日后不去上书房了。

“怎么突然不想去了?”康熙略诧异, “你不是平日里喜欢看书吗?”

“师傅们教的都是正经的学问,”亦晴笑嘻嘻说道, “我本来也不偏爱这些正经学问,若是要说喜欢, 我还是更喜欢诗词歌赋些。况且皇玛嬷说了,我长大了, 也该学点别的东西了。”

康熙点了点头:“既如此,不愿去就不去了吧。”

“对了,”亦晴想到了四妹妹,“汗阿玛, 四妹妹是不是马上就到了六岁的生辰?”

“是吗?”康熙对这个女儿的印象不深,更记不住她的生辰,闻言反应也不大。

“是啊,”亦晴点头笑道,“既然四妹妹六岁的生辰也要来了,不如等生辰过来将四妹妹也送去上书房罢。虽说也不用公主们去考科举,但还是得念些书明白些道理啊。从前皇子们搬去阿哥所进上书房的规矩定下来了,不如趁着四妹妹入学将公主们念书的章程也定了。”

康熙沉吟半晌:“罢了,你说的也有理。女孩儿也该学些东西才是,只是若是日后阿哥们渐渐大了,去上书房的也多。公主阿哥们挤在一起,还有哈哈珠子们也在,地方难免逼仄了些。”

“这倒是,”亦晴笑道,“若是汗阿玛想要公主阿哥们分开,也可以另外择一处就人迁过去。不过现在人可算不得多,便是四妹妹进去了,统共也才七个人呢。”

“现在确实不急,”康熙点头,“且等日后人多了再做计较吧,宫里这么大的位置,给公主们找个地方做学堂还是容易的。”

阿勒锦去上书房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或许是因为知道大姐姐帮忙说了些话,亦晴还得到了雅贵人亲手做的一套衣裳鞋袜。

不过亦晴暂且顾不得这些了,几个在上书房念书的弟弟妹妹知道她不来了之后,几乎是要炸了锅了。

“你怎么能不来了呢?”胤禔很愤怒,“大姐姐你在上书房的课业也不算重,怎么就能不来了呢?”

“就是啊,”雅尔檀也很不满,“大姐姐不来的话,我也不想来了。”

“过分,”胤祉小声嘀咕,“大姐姐都没有提前说。”

被这几个小喇叭围起来立体围绕说话,亦晴有些只觉得仿佛是好几只鸭子围着自己一般。

“好啦好啦好啦,”亦晴无奈笑道,“我年岁也不小了,已经过了年便也算十四岁了,便是不去上书房也正常了。况且再过两三年胤禔和胤礽多半也不在上书房之中了,大家都是要长大的,这也没什么。”

“哪里没什么了。”雅尔檀扁嘴,“那我也不去了好不好?反正我和大姐姐是一起去的上书房。”

“可是我不去上书房是预备着学些其他东西,二妹妹不去上书房的话也是要学其他东西吗?”

雅尔檀被噎了一下,但她还是不大乐意的样子,看着亦晴的表情甚至称得上哀怨了。

“好了好了,”亦晴被逗笑了,“虽说我不去了,但是四妹妹要去上书房了呀。你们要好好的给四妹妹做个好榜样,照顾照顾咱们上书房之中最小的妹妹。”

“四妹妹?”被转移了话题,雅尔檀便跟着亦晴的话题跑偏了,“可是我平日里没有怎么和四妹妹说过话。”

“这有什么?”亦晴笑眯眯的,在心里庆幸自己成功转移了话题,“四妹妹瞧着也是很好的性子,肯定能和你们相处得好的。”

胤禔和胤礽并没有被转移话题,但他们都被大姐姐口中过两年胤禔和胤礽也不会在上书房吸引了。

其实这段时日胤礽已经开始接触朝政了,现在汗阿玛见大臣的时候有时便会带着这两个儿子。若非胤祉年岁太小了不能,康熙是想要将这几个都带上的。

所以胤禔也明白,这一两年间多半他就要被汗阿玛从上书房提溜到朝堂上了。他只是比大姐姐小了一岁,翻过年也可以称作是十三了,十三这个年岁放在民间都已经不能被称为孩子了,更遑论在皇家。

安抚了弟弟妹妹们,亦晴便安安心心不去上书房了。

比起从前亦晴自由的时间更多了些,偶尔想要去校场骑马或者在慈宁宫抚琴看书都是可以的。甚至她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宫外了,只要好好带着侍卫,提前说了一声的,康熙和太后都不会对她去宫外有什么意见。

而刚过了年,宫里便又出了一遭喜事,那就是宜妃诊出了喜脉,而过了不到两月宫里一位小常在又被诊出来了有孕,并着还怀着孕的通嫔,今年宫里至少要降生三个孩子。

虽然孩子已经不少了,但康熙还是颇为高兴,将给宜妃和万琉哈常在在的赏赐都抬高了才赏下去的。

三个月后,通嫔产下了一女,序齿六公主。

又是几个月过去,宜妃生下了十一阿哥,康熙取名胤禌。可就在宫里人都在为十一阿哥的诞生庆贺之时,六阿哥胤祚却在几日后殁了。

六阿哥殁了的时候,德妃哭得只要靠近永和宫便能听到。可最后也只能看着那小小的棺椁,带着原本已经会说笑走路的孩子离去。

孩子的离去让德妃一病不起,即便有五公主在侧她也依旧缠绵病榻。直到养了好几个月,天气从夏日变成冬天的时候才渐渐病愈。只是她原本就纤瘦的身形更加瘦弱,脸色才苍白病弱。

康熙既心疼这个养到了五岁的孩子殁了,又怜惜德妃丧子,便更是疼爱安慰了起来。去永和宫的日子更多了,连带着对五公主也生出了不少的疼爱来。

再到年关的时候,万琉哈常在生下了十二阿哥,被取名胤祹。

春去秋来又是两年,宫里诞生了两位阿哥和一位公主,分别是永和宫西侧殿的章佳答应所生的十三阿哥胤祥,和德妃所生的十四阿哥胤祯。这两个皇子都养在了德妃身侧,让她在四妃之中隐隐突出了起来。

要知道即便是宜妃,这两年间的宠爱也渐渐不再如从前。况且宜妃所生的十一阿哥胤禌是个病弱的,九阿哥虽康健但瞧着却并不算顶顶聪明的。

原本四妃中拔尖的是惠妃和宜妃,一个靠着皇长子,一个靠着宠爱和三个儿子。但这下子却都被德妃的光芒掩盖住了,变得暗淡了下来。

宫里的皇子序齿到了十四,活着的还有十三位。亦晴也从十三岁长到了十六岁,从只是刚开始抽条的小姑娘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亦晴从慈宁宫出去的时候心情很不错,她眼睛里带着笑意,今日约好了要带着二妹妹出去京郊骑马。已经和汗阿玛还有皇玛嬷都禀报了,只等着这次出去痛痛快快玩一场。

这两年间亦晴出去玩的次数多了起来,也结识了不少京城中官宦家的姑娘,不过大多数是满洲姑娘,因汉家姑娘大多还保持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作风。

可刚出了慈宁宫,尚且没过景运门,亦晴就碰到了一群蒙古王公打扮的人。

路过的时候亦晴略诧异看了一眼,不过她今日出来也已经有些迟了,担心让二妹妹久等了她不高兴。所以只是看了一眼,没有过多停留就离去了。

这群蒙古王公之中有个人原本低着脑袋,但听见有人说参见纯禧公主后猛地抬头,却只看到了亦晴的背影。

纯禧公主?苏赫在心中惊讶,竟然已经长这么大了吗,前几年见到的时候还是小姑娘,现在却已经是大姑娘了。

也不知道公主还记得自己吗,苏赫不确定地思索着。虽说小时候有过一段渊源,但那时候毕竟年岁轻,说不定公主早就忘了。

算了,反正按照规矩觐见也最多就是见到皇子们,不一定能和公主碰面呢。这样想着,苏赫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放在等会要面见恩赫阿木古朗汗的事情了。

但站在苏赫不远处的班底就没有这个觉悟了,他看着亦晴离去的背影,被后面的人戳了一下才连忙低下头,浑身都抖了一下。

好多日朝思暮想的人出现在了面前,但是他却没有和公主说上话,连请安都没有来得及。

也不知道在回草原之前,还有没有机会再次见到公主。若是能有这个机会就好了,他在心中想道,只要能再见一见也就知足了。

而正在乾清宫之中的康熙,也在思索了亦晴和外面这些蒙古少年的事情。

第150章 教一教八弟

前几年太后提及了给亦晴选婿的事情之后, 康熙便着重考察了好几家有不错儿郎的蒙古王公。

思及太后所说的要人品好,相貌好还要文武双全。便更是精心打探了人品,又在木兰秋狝的时候留意了武艺, 心中勉强满意了才宣到了身前开始考察学问。

这几年不少来木兰秋狝的蒙古子弟都知道,恩赫阿木古朗汗不知为何突然开始考校学问了。他们中有学问很不错的,自然欣喜与此, 也有只是勉强识得些大字的, 便惴惴不安了起来。

在皇上面前丢脸了留下坏印象,那日后倘若想要求恩典只怕都要困难些。

到如今两年下来,康熙心中也已经有了几个人选, 这回将这几个人一起宣进京城来便是为了从中择出一个来。除却他满意外, 还需要慈宁宫之中的两位长辈也满意。

之所以选在如今, 正是太皇太后从今年起身子便不大好, 一直催着他将亦晴的夫婿定下来。想趁着还在的时候,帮着这个从小养到大的重孙女把一把关。

心中有这个意思,但康熙并未将这份意思表露出来。他只是含笑将这些少年叫进了乾清宫,见他们对答如流的模样心中满意, 随即将他们安置在了宫中,便在前朝之中哈哈珠子们所住的地方, 要他们在宫里念几个月的书。

蒙古少年们面面相觑,有些家中已经猜测到了康熙宣召他们的意思, 此时并不惊慌,表现得从从容容。只想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皇上, 倘若能被选中,尚公主可是无上的荣光。

而家中没有猜测到的,虽然懵懂,但也明白得皇上亲自教导的含金量。一个个的皆感恩戴德, 便直接在宫中住下了。

另一边的亦晴和二妹妹带着一群官宦人家的姑娘在京郊跑马后,在傍晚宫门下钥之前赶回了紫禁城。

刚回紫禁城,亦晴便将自己身上的披风解了,随即便去太皇太后的寝殿看一眼老祖宗。

从今年春日开始,太皇太后便一直身子不好。若说是病得多严重,那也不至于,可就是一直不舒服。宫里头不论是太医还是康熙亦或是亦晴或者太后,都是有空便前来侍候。

“老祖宗今日的药喝了吗?”亦晴进了太皇太后的寝殿,请了安之后很自然地坐在了太皇太后的床边看着一旁侍奉的宫女问道。

“已经喝了。”

太皇太后的面容枯槁,她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看着亦晴的时候总是含着包容而慈爱的神情:“今日出去,可玩得开心?”

“当然开心了,”亦晴一笑,“老祖宗得要快些好起来才行啊,我今日出去跑马的时候遇到了一片的果林,还尝了尝果子呢。若老祖宗好起来了,便能在秋日里跟着我们出去散散心了。”

“我都这把老骨头了,”太皇太后摇头,“便是身体好起来,也懒得挪动了。出去玩是你们这些年轻孩子该去做的事情,我啊,就在宫里等着你们回来就是了。”

“老祖宗这是哪里的话,”亦晴不高兴,“您现在不过是古稀之年罢了,咱们还要活很久呢,等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再说这话也一点儿不迟。”

“这世间有几个人能活到一百岁?”太皇太后叹道。

“既然这世间能有人活到一百岁,”亦晴执拗道,“这个人为何不能是老祖宗?”

太皇太后不跟她说了,只是无奈摇了摇头。她对自己的身体有数,只怕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即便熬着也熬不了多久了。不过展望这一生,她对自己这辈子说不上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但总归也活到这个岁数了,得到的东西也不少了,若是就此去了,也没有太多的不甘。

见老祖宗不说话了,亦晴便挑起了另外一个轻松些的话题,说起了今日在城郊看到的东西。

秋天有秋天的风景,不少人说起秋天会想到飘落的树叶,想到丰收的金黄色。而亦晴嘴中的秋天是另一番的田地,听得太皇太后也不禁露出了一点点笑意。

和太皇太后说了一会儿话,亦晴察觉到老祖宗脸上露出的倦色,便嘱咐了两句就起身。太皇太后如今每日都有太医前来看诊,身子不舒服但又说不出是什么病,嘴周只能支支吾吾谈及是太皇太后年岁大了。

这话让亦晴和康熙都很无力,若是病是能医治的,但年纪大了这可怎么医?便只能让太医每日过来请平安脉,根据脉象来调整方子了。

次日,康熙过来给两位长辈请安的时候,先是给太后请安,随即进了太皇太后寝殿想要看看皇玛嬷。

太皇太后早就醒了,她觉少,但多数时候都是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但根本睡不着。

太后也跟着进来了,在太皇太后的床边坐下,便伸手将太皇太后扶了起来。旁边的宫女垫了两个软枕在太皇太后的腰后,让她能有个支撑。

“都下去吧。”太后将太皇太后扶起来之后,看了看康熙,随即吩咐道。

伺候的人鱼贯而出,殿里最后只剩下了三人和他们身边贴身侍奉的一两人。

“孙儿如今选的这几人已经在阿哥所前边住下了,”康熙看着太皇太后精神头还不错的样子,心情也舒缓了些,“如今瞧着这几个孩子都不错,只等着在咱们这住几个月好好地探探品行再行决定。”

“这样不错,”太后点头,“这一两日的也难探出真性情来,可这住着好几个月,难免不会露出一丝半点不对来。倘若几个月都能如一日,那便是品行性情皆不错。”

见太皇太后也点了头,康熙笑:“既然皇玛嬷和皇额娘都满意,那便这样办下去罢了。皇玛嬷可要好好地保重身体才是,养好了身体日后才能好好地看着孩子们长大。”

说起养在身边的亦晴和胤祺,太皇太后的脸上也露出了慈爱的神色:“胤祺……年岁也已经到了,不好耽误孩子上进,还是让他去上书房罢。”

去年胤祺就到了去上书房的年纪,但他去了几日之后实在不适应,太后又心疼从小养到大的孩子便将他接了回来。本来说好缓一年再送去的,但没成想今年太皇太后从年初便身体不好,康熙便想要这小孩子养在慈宁宫之中让他陪着长辈,也好叫太皇太后心情好些。

“倒也不急于这一两年间,还是等皇玛嬷身子好了再让这孩子去吧。”康熙说道,“胤祺这孩子自小便孝顺,本身也是天潢贵胄,日后一个王位总是少不了的。况且这孩子本就不爱念书,晚些就晚些吧。”

这就是承诺了胤祺日后最少也是一个多罗郡王了,太皇太后也就放下了心。念书什么时候念都不晚,她之前是怕这孩子日后太过不学无术让皇帝心中不喜。如今瞧着,这孩子留在慈宁宫两年,倒是还能留些孝顺的美名,日后最少也是个郡王,便不必过多担忧了。

又说起了这批来京的蒙古少年,其中好几个都是科尔沁出身的。从身份到相貌,又说到了学问和武艺,太皇太后和太后都听得满意极了。

“既然皇帝都说好,那想来这几个都是好的。”太后笑眯眯的,“只需日后遴选出个品行性情皆好的就是了,对了,最好的是要亦晴满意才行。毕竟是这孩子日后过日子的人,还需她点头才好。”

“这……”康熙踌躇,“这可素来都是父母之命……”

“这人都是你看过了的,”太皇太后也插嘴了,“既然你过了目,等亦晴满意之后便下旨,如何不算父母之命?”

康熙被说服了,他虽觉得让女孩儿自己选夫婿不大靠谱。但是在他已经定下的人选里面挑的话似乎也还好,况且两位长辈都发话了,自然就同意了。

“既如此,”太后又说道,“那这段日子还是要亦晴多去上书房才是,只有多去上书了,才能接触到。”

“这容易,”太皇太后说道,“便编个名目,说他们教哪个的师傅不得空了,让亦晴去帮忙教一教。或者说这段日子阿哥们不算听话,叫大姐姐过去压一压,管着弟弟妹妹们些都可。”

康熙笑着点头:“这个不难,只要和亦晴说一声便是了,就说……胤禩的师傅这段日子要去忙别的事情了,一时之间倒是挑不出好的,让她过去帮着教一教弟弟。”

胤禩是今年刚去上书房的,如今刚开始学《大学》。让亦晴过去绝对能胜任,况且这并非什么大事,只需要每日里去上书房一个时辰罢了,她会同意的。

商议好了之后,康熙便在离去慈宁宫之前将亦晴叫了出来,吩咐了这件事。

亦晴愣了片刻后才答应了,她当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朝中那么多官员,竟然还找不到合适教八弟的吗?

第二日亦晴就上岗了,她穿着一身蓝白相间的衣裳去了上书房。

现在在上书房上课的阿哥们有三阿哥四阿哥和七阿哥还有八阿哥,本来应该还要加上五阿哥的,但胤祺被太后接回了慈宁宫。

公主们则只剩下了三公主和四公主。雅尔檀今年春日的时候也不愿去上书房了,康熙没多想就答应了,毕竟雅尔檀在上书房也好几年了,如今是个大姑娘了,想不去上书房也可。

上书房的位置在乾清宫之中,亦晴走过去的时候正是辰时末,刚好是康熙过来考校众位阿哥公主的时候。

到了上书房之时,康熙正从乾清宫正殿出来,身后还跟着胤禔和胤礽和一群大臣。

胤禔和胤礽去年就被康熙一起领着上了朝,从他们开始上朝就不用日日在上书房念书了。空闲时间也多了些,甚至他们也拿到随意出宫的令牌了。

“给汗阿玛请安。”亦晴见到康熙便停了下来,福身请安。

胤禔和胤礽脸上同时露出了一点诧异,随即向大姐姐问好,后面的大臣们也都给纯禧公主行礼请安。

康熙笑眯眯地说道:“来的正好,咱们进去吧。正好今日也帮你探探你八弟的底子,你教他的时候也知道应当如何教才对。”

跟在康熙后面的大臣们脸上也露出了吃惊之色,朝里这么多大臣,去岁刚考上的进士那么多为何不选一个学问好的来教八阿哥,反而要纯禧公主来教?

不过他们虽然心存疑虑,但也不大关心这位养在惠妃娘娘手底下的八阿哥,便只是心中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