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1 / 2)

第41章 过年前

王红芬晚上到家后, 见到堆了半床的东西,赶紧关上房门。

虽然老大不在家,可家里还有个亲家母在, 做事就有些畏首畏尾的,有外人在总归是不自在。

“珍珍,怎么拿这么多东西出来啊。”

“过年了呀。”珍珍歪着小脑袋:“过年要穿新衣服。”

珍珍得了管家后心情大好, 最起码在小镇内管家对她是言听计从没有威胁的。

至于让管家进入现实里, 她是有这样的想法的, 具体的还需要在斟酌。

“这棉花可真好, 没有一点枯叶和棉花籽!”王红芬看着床上这么多的棉花爱不释手,

今年家里有了些额外进账,大儿子也有了正式工作, 穿得好点应该不算太打眼。

“珍珍是打算给平平、安安还有喜儿都做衣裳吗?”

“嗯!”珍珍点头, 指着红色的布料说:“我和喜儿、安安穿。”

然后指着另外一块深蓝色布:“平平穿。”

她拿出两大捆的棉花出来,还有几天过年了,几个侄子侄女得每人一身新棉袄吧。

给她爹娘的是薄的羽绒内衬。

大哥大嫂才刚上班,一家人全都做新衣服不太现实,

所以她爹娘的羽绒内衬穿在里面,外面还是旧棉衣, 这样既保暖又不显眼。

王红芬拎起明显是给她的羽绒服内胆, 好奇地摸了摸:“闺女, 里面是啥啊?这么轻。”

“鸭毛。”珍珍言简意赅地回答:“暖和。”

王红芬拿起来闻了闻, 想知道有没有鸭子身上臭烘烘地味道。

结果完全没有一丝异味:“留着过年穿。”她喜滋滋地把两件羽绒服叠了起来。

珍珍又拿出一条大猪腿出来, 最起码有20斤重。

她想在大哥大嫂回来前, 把过年东西都置办齐了, 省得他们回来后,

再想拿出什么, 还得想办法遮掩。

王红芬看着猪大腿眼馋,但还是拒绝了:“太多了、太多了,拿个三、五斤,三十晚上包顿饺子就行。”

三五斤还能说得过去,二十斤实在是太多了,现在也就赵地主家过年能买得起二十斤肉了吧。

珍珍收起了猪腿,拿出一条条切割好的肉出来。

自己确实心急了点,等明年过年,大哥大嫂上了一年班,自家过年准备的肉多一些,就没人说了。

也不知道二哥家三十晚上会不会过来吃饭,如果过来吃的话,两斤肉放在饺子里,十几口人吃,压根看不到啥肉腥,最起码放个四斤肉吧。

三十晚上最少做一个肉菜,少说也要用掉两斤肉吧。

大嫂初二回娘家,当工人的大姑姐回娘家,怎么也要带一条吧。

算算至少要用掉八斤肉,她拿了四条肉出来。

接着又拿出两条大海鱼出来,

这边靠海,海鱼不算贵,而且海鱼刺少,适合孩子吃。

过年的菜有饺子、肉还有鱼,差不多够了。

王红芬这次没再拒绝,肉和鱼按照家里现在的水平,咬咬牙还是买得起的。

韩铁柱借了牛车,夜幕降临前在镇上等到了老大夫妻俩:“老大!是邵文不?”

韩铁柱眯缝着眼,看着有两人背着包裹,从过路的汽车上下来。

看身形像是自己儿子和儿媳,只不过两人都穿着板正又厚实的工作服,身姿挺拔精气神是杠杠的。

韩老大还以为两人到家的话要走到半夜呢,没成想自己爹在回家的路口等着自己。

他俩闷头走,要不是他爹喊他,差点就错过了。

坐在牛车上,韩铁柱问他们:“班上得咋样,累不?”

“我在那做木工呢!不累。”他在矿上,做一些矿上用的木模,累是不累的。

“嗯,比下井好!”

他们到家的时候,平平和安安还没有睡,熬着夜在等自己的爹娘。

喜儿睡得喷香的,秦桂香亲了亲闺女的脸,见三个孩子都没瘦,好像还胖了些,对婆婆内心是感激的。

韩老大抱着平平,秦桂香抱着安安亲香了会,打开包裹,里面是带回来的点心给,她掏出两根江米条,给了平平和安安一人一根。

两人依偎着父母,小口小口地咬着甜甜地江米条。

秦桂香早上醒来后,在床上美美地伸了个懒腰。还是家里的大炕睡了舒服,

煤矿的小屋里那张窄床翻个身都困难。

“起来了。”她从床边拿起工作棉服穿上。

三个孩子昨晚老晚睡,还都睡着。

韩老大明明醒了,翻了个身赖在床上不想起,秦桂香也不去管他,毕竟他是公婆的亲儿子,怎么做公婆都不会生气。

而自己只是儿媳,回家第一天,太懒散会被人说闲话。

“呦,他大伯母回来啦!”姜红梅端着一盆尿戒子,笑容满面地和秦桂香打招呼。

她昨晚和闺女在屋里听到外面的声音,不过没有出来。

秦桂香楞了下才反应过来,这是老二媳妇的娘:“婶子洗尿戒子啊!”几年不见,弟媳她娘老了好些。

“是啊。”

“什么时候过来的啊。”

“翠喜生完宝珠我就来了。”

两人寒暄了两句。

“闺女!”姜红梅洗完尿戒子回来后,对着翠喜说:“建国他大伯家可是起来了,他大伯母穿的衣裳笔挺着呢。哎呦,当了工人就是不一样了。”

高翠喜不爱听这话:“行了,人家有没有钱关你啥事,今天我出月子了,娘你明天回去吧。”

“行行行!”姜红梅瞪她一眼:“我家里一大把事。要不是我亲闺女,我还懒得来伺候你。把钱给我,我今天就回去了。”

高翠喜从枕头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十块钱:“喏,自己藏着点,别贴给大哥和小弟了。”

“我就两儿子,我不贴他们贴给谁啊。”

高翠喜气闷:“行了行了。赶紧走吧。”

自己在娘家的时候,干得最多吃得最差,哪怕现在,娘也只是为了这十块钱才过来伺候自己做月子的。

她生闺女时是费力了些,生完后婆婆给了五十个鸡蛋,自己一天吃两个,这会感觉养得挺好的。

就不想让她娘在这边了,这十块钱给得她有些心痛。

姜红梅也没啥可收拾的,两件贴身衣服放小包裹里,打包好了后,弯腰逗了逗宝珠:“我外孙女长得真俊,尽捡着你俩的长处长了。”哪怕是外孙女,带了一个月也有点感情了。

“那是。”高翠喜自己是越看闺女越好看。

建国、建设揉着眼睛起床:“外婆,饭烧好了没。”

“没有,你娘喊我走,让你娘烧吧。”

“哎呀,娘,你帮我烧了吧。你也吃一口在走。”高翠喜赶忙拦着她娘走。

“不了,我得赶紧回去,还能赶上中午替你哥烧饭。”姜红梅毫不留念地出了门,出门后不往大门走,到韩老二放粮食的偏屋里拎了个小口袋走了。

她快走到大门口的时候,又后退几步,对着东屋的方向喊了声:“亲家母,我回去了啊!”

王红芬已经醒了,但还没起床,听到这话赶紧高声回道:“哎呦,亲家,我送送你。”

“不用了。”姜红梅急急忙忙地出门去了。

王红芬着急忙慌穿好衣服起来,追到大门口,只能看到亲家母遥远的背影了。

秦桂香在厨房打水洗脸,从门缝里瞧着弟媳的娘拎着包裹出门,为了避免和她寒暄,特意躲在厨房,等她出了大门才出来。

见婆婆起床了,从兜里掏出15块钱给她:“娘,上个月的工资给你。”

王红芬没有跟她客气,笑着接了过来:“你们俩在矿上钱够吗?”

“我刚去那会啥啥都缺,买的东西就多了点,明年就不用开销那么大了。”他们夫妻俩刚到矿上,什么都要买,邵文第一个月工资基本都花掉了,她自己的工资寄了15回来,这次回来再给公婆15.

秦桂香在矿上的农场上班,虽说和在村上干同样的活,可拿的工钱比村上多,还有各种的票发。

她对现在的工作可满意了,在农场上班的活计是她从小干惯了的,比去干装卸工、翻砂工轻省多了。

“桂香,你来。”王红芬脸上带着神秘的神情对着大儿媳招手,

秦桂香疑惑地跟婆婆回她屋里,就见她婆婆拿出两捆棉花,还有几块布料,好几双千层底的棉鞋。

“喏,我找人弄来点不要票的棉花和几块布,你抓紧给几个孩子做身衣裳。记得红色的有珍珍一套。”

“哎!”秦桂香连忙答应着,接过棉布后用手指头捻了下,料子柔软又结实,一看就是厂里机器做出来的,不是农家做的土布。

棉花不用说,一看就是特等的棉花,不是次品。

棉鞋婆婆也是用了心的,一针一线是那么的工整。

她意外至极又感动不已,婆婆真是天下最好的婆婆了。

自己总共才给婆婆三十块钱,婆婆给买的这些都不止最起码值两个三十元。

她决定明年,两人的工资最少要寄一半回家,毕竟三个孩子都靠公婆养,自己手里留太多工资说不过去。

“娘!”秦桂香只会眼睛里带着泪,呐呐地喊了句娘,多余的感激地话她也说不出口。

王红芬不大习惯儿媳妇这幅表情,大大咧咧说:“喏,快拿走!我要给珍珍穿衣裳了。”

珍珍裹着被子躺在躺床上,看着她们母慈子孝的,自己咧着小嘴笑嘻嘻地:“我要有新衣裳咯。”

秦桂香难得的夸赞珍珍:“珍珍机灵又好带,喜儿淘的没边了,让娘受累了。”

“我这带也一个是带,赶一群也是带,都一样。”儿媳妇承她的情,她开心的。

第42章 过年

今年过年除了小三儿不在家, 王红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三十晚上有猪肉白菜水饺,大白菜炒鸡蛋、洋芋头红烧肉,满满一盆的酱烧海鱼, 样式不多,但量大管饱。

堂屋里坐着满满登登的两桌人,照例是一桌大人、一桌孩子。

避免孩子抢菜, 孩子那桌上的菜是分好的, 每人碗里的菜按照各自的分量来分的。

珍珍左看右看是少了点什么, ‘蹬蹬蹬’地跑回屋, 拿了瓶没有带商标的白酒出来。

小镇的饮料店里是有鸡尾酒卖的,而鸡尾酒是需要白酒做基酒的,她猜想饮料厂里肯定有酿酒产线。

她进去饮料工厂的后台发现真的有, 就在菜单里增加了白酒这个选项, 度数不需要太高,达到42°就够了。

度数太高伤身体的。

“爹,你忘记酒了。”珍珍双手举着瓶一斤的白酒给韩铁柱。

韩老二今天带着全家过来吃团圆饭,看到白酒眼睛刷地亮了起来:“爹, 你买了酒咋还藏起来呢?”

韩铁柱没说话,直接拧开瓶盖, 一股浓郁的酒香味飘出来, 闺女给的肯定是好酒, 他舍不得喝完, 给两个大儿子倒了些在吃饭的空碗里。

“爹, 你这也太小气了, 就这么点, 能有一两啊?一口就没了啊!”韩老二晃了晃碗底, 吃饭的蓝边大碗太大, 衬得那酒就一点点,看起来像是刷碗水没沥干净似得。

韩老大端起碗闻了闻:“好酒!”上班两个月,他跟着工友们喝了几顿小酒,今天爹给的酒明显比他喝过的白酒好闻。

“爹给我也来点。”小四看到两个哥哥都爱喝,他自觉自己是大人了,也想试试。

韩铁柱小里小气地给两个大儿子又加了一两的量,瞟了眼小四,笑着说:“好,小四大了,也该来点了。”给小四倒了一两。

还剩下小半斤的分量,他把瓶盖拧紧了,递给王红芬,用眼神示意她拿回屋去。

王红芬没理他,两个儿媳妇在厨房下饺子,她帮着老二媳妇抱着宝珠呢。

韩铁柱只好放在了凳子后面,然后拿起筷子说:“吃饭吧。”

众人是争先恐后地下筷子,今天的菜色是近几年过年吃得最好的一次,

:“好吃!菜里还是得有油水,香!”每一道菜都是那么好吃。

韩铁柱和王红芬经常被珍珍投喂,对肉类没有一开始那么馋了,满脸带笑地看着满屋的孩子们。

“娘,你也吃啊!”韩老二见坐在自己身旁的老娘只顾抱着自己闺女,也不下筷子。

便夹了筷红烧肉给她的碗里。

“你吃吧,娘不吃。”

韩老二不相信她的话,又给她夹了点鱼和鸡蛋。

韩铁柱端起酒杯,沉吟片刻说:“祝我老韩家事事顺利,平平安安,来,喝一个!”

小四正塞了满口菜呢,听到老爹的敬酒词,赶紧端起饭碗,一口喝掉一半的酒,

被辣得皱着眉头狂吃了几口菜。

没几分钟酒劲上来,往桌上一趴,醉得不行了。

引来其他父子三人的哄堂嘲笑。

“赶紧给你弟搀屋里去。”王红芬瞪了笑得欢的父子三人,也就是今天过年,不然她早拦着了。

珍珍和几个侄子们坐在小矮桌旁安安静静地扒着碗里的菜,她甚至有些坏心的想,就应该不分菜,然后让他们抢着吃,这样才好玩。

“饺子来啦!”高翠喜端着一盆下好的饺子过来,盆里起来的蒸汽熏得高翠喜圆脸透红:“呦,小四怎么就睡啦。”

“喝多啦。”王红芬说道,然后指挥着高翠喜:“给孩子们桌上放一碗,自己夹。”

“哎!”高翠喜带着笑,给孩子这桌上了一大碗的水饺,别看是孩子桌,三个半大的男孩正是能吃的时候。

“我要我要!”喜儿夹不到滑溜溜地水饺,急得站起来。

平平给她夹了一个,然后问珍珍:“小姑,你要吃几个?”

“两个!”珍珍竖起两根手指头笑着说。

“哟,珍珍都会数数啦!”高翠喜半真半假地夸赞道。

珍珍不说话,只笑眯眯地小口咬着饺子吃。

饭桌上的三人喝倒小四后,自己也没坚持多久,勉强支撑着吃完饺子,通通倒头睡去。

秦桂香和高翠喜下完饺子都过来吃饭。

高翠喜要去接宝珠,王红芬摇头:“你先吃吧,我等你吃完的在吃。”

换了人手在给宝珠弄醒了,那也麻烦的。

这顿饭从大人到孩子都吃的满足,大人光喝酒了,菜都没吃到多少,王红芬把剩下的饺子盛到大大的竹簸箕上,以免放盆里都泡烂糊了。

大年初一早上,王红芬早早起床烧开水,准备做汤圆。

糯米粉加上开水,揉好了里面放上红糖猪油花生馅。一个个小拳头大的汤圆下到热水里,稍微滚那么一滚,飘上来就是熟了。

“来,吃元宝啦。”随着王红芬的叫喊声,其他人麻利地起床了,谁会不爱甜甜的汤圆呢。

大大的汤圆里包着香香甜甜的馅,珍珍觉得比小镇里的好吃,大约是小镇里的食物精美精致但没烟火气吧。

这边的汤圆叫元宝,一个比珍珍的拳头还大,据说元宝越大,今年的财运越好。

她吃了一个就噎到嗓子眼了,她爹和哥哥们一人吃了五六个的。

吃完早饭就是孙子辈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的环节了,

今年王红芬每人给了一毛钱。

韩老二家除了大年三十是在这边吃,初一就得在自家吃了。

高翠喜拜年的时候,见到他们焕然一新的衣裳,顿时觉得自家穿的像乞丐。

宝珠穿的是喜儿穿剩下了的棉袄,两个儿子的棉袄短了一截,自己又给接了一截上去,

她本来还夸自己手巧,在韩老二面前显摆自己会过日子。

现在看着大哥家几个孩子的新衣服,顿时后悔死了。

要是不分家,是不是自家三个孩子也有新衣服穿了?

大哥大嫂不用说了,他们的新衣裳是矿上发的,可为啥孩子们都做了新衣服,不应该是只给上面两个大的做,底下缝缝补补的就可以了吗。

一转眼过了正月快到初春了,韩铁柱现在做不了重体力活,

大队上干活只能拿到八个工分,他不止一次感慨自己老了,没用了。

珍珍都会拍着他,贴心地说:“不老不老!”

“爹,我会养你哒!”

“爹知道珍珍是个孝顺孩子。可爹就是老了呀!”韩铁柱是惆怅啊,他曾经上山下河,都是冲在最前头的积极分子,现在突然跟个残废一样。

甚至干一些轻活,到家腰都要直不起了似得。唉!

大队上今天通知开会,他扶着腰慢慢走着,到了大队部,找了个角落坐下。

大队长简要的说了下,接下来的农活计划。

“技术员说要给盐碱地里多浇水,然后地上种一季草,等草长出来在种水稻,啥意思啊?”社员们交头接耳的,弄不明白为什么还要种草呢。

“听技术员的就成,你管那么多呢,人家就是学这个的。”

那人直撇嘴,小毛孩子,懂什么种地啊。

大队长拍了拍手:“马上要开始分自留地了啊!”

“咋又分啊!上年分的收回去,我可不愿意折腾了。”

大队长有些尴尬:“这回上面说了,不会变动了。”

“真不变啦?在变我可要闹了。”

“不变不变啦。那么大的领导骗你好玩啊。对了啊,也鼓励社员养猪养鸡鸭。”

“这就两分地,自己吃都不够,哪儿有粮食养猪啊。”

反正大队长说啥,下面都有人怼,大队长不耐烦听他们讲,通知完了就散会了,反正没有哪个傻子说不要自留地的。

韩铁柱开完会回家,跟王红芬说起最新的指示。珍珍竖着耳朵躲在被窝里听着。

“自留地反正我是要种的,哪怕上面的政策要变,能多种一年是一年。”王红芬讲。

“领导又不是三月的娃,说变脸就变脸,这次自留地肯定是上面研究过的,再变动像什么样子。”

“就是。”王红芬赞同:“那猪还养不。”

“我觉得能养,你看啊,盐碱地今年就能种了。”

“那块咸地能不能种得成还两说。”

“绝对能成,你别打岔。”韩铁柱接着问她:“咱大队上的地加上盐碱地,交完公粮,剩下的余粮够不够分?”

“那肯定是够啊。”

“那自留地的粮食不就可以养猪、养鸡了?”

“话是这么说,可是谁能保证那咸地一定能产粮呢?”虽然闺女那有粮食,可养猪总不能拿精细的玉米面和大白米养吧。

得用红薯、红薯藤、猪草加上细糠、野菜,不然猪也不长膘啊。就这样养上一年将将两百斤。

养猪好哇!养了猪到年底卖了就有钱啦:“养猪,养两头!”珍珍竖着两根手指头,在他们眼前晃悠。

“闺女,一头就够了,两头没人打猪草哇!”一头猪一天能吃上八到十斤的猪草,没有那么多人手打猪草。

“猪猪吃。”珍珍哐一袋猪饲料扔到地上。

没等他们两人看清楚是啥,又哐一袋鸡饲料扔在地上:“鸡吃。”

韩铁柱和王红芬两人看着一袋是印有猪头的,另外一袋印着鸡的模样。

明白了这是饲料,给猪和鸡吃的。

“要不,就养两头?”王红芬就跟墙头草一样,顿时就立场不坚定了。

“也不是不行,那今年自留地只种红薯吧。”韩铁柱也动摇了,自己和老伴下工后费点劲,打点猪草。

还可以让平平和安安和小四放学后每人交一篮子猪草回家。

地里的红薯混着闺女给的饲料,这样养起来就算是猪长得壮一些,别人也只以为自家伺候的精心。

小四……

平平……

安安……

哭唧唧,不想打猪草哇!

第43章 日子

韩铁柱还是用的屋后那块地作为自留地, 现在水不缺了,山上断流的小溪又开始欢快地往下流淌着细细的溪水。

屋后这块地自留地立马摇身一变属于风水好地了,引来好些人的艳羡。

韩老二也就没有另外费劲开荒地, 属于他们一房的自留地直接和韩铁柱家的在一块,这样他爹给地里放水的时候,还能顺便给他家地上给浇了。

“爹啊, 你种老些红薯是要养猪的不?”韩老二开拖拉机, 这活其实也不轻省, 要一直全神贯注地操作机器。

一天下来精神上消耗比较大, 体能上就还好,没有纯下地干活那么累。

下工后翠喜烧饭,他和他爹一起侍弄自留地。

“养啊, 养两头。”

“那我家养一头, 爹你买猪仔的时候,帮我买一个,抓小鸡仔的时候也是。到时候看多少钱我给你。”

“成啊。”虽说分了家,但他还是自己儿子, 帮买猪仔什么都是顺手的事。

韩铁柱见他挑来的红薯苗不咋好,没有闺女给自己的强壮:“我这边红薯苗有多的, 分点给你, 我这品种好。”

韩老二瞧瞧自己的红薯苗, 大队上一直种的这种啊, 他爹那边的现在也看不出好在哪儿。

“嗯, 行啊。”韩老二把自己带来的挑到一边去, 先帮他爹种起红薯来。

他爹总之不会骗他的, 说红薯品种好, 那肯定是好的。

现在自留地刚开始, 山上也还没什么猪草,抓猪仔的人家不多,韩铁柱早早地跑到养猪厂,预订了三头小猪,只等小猪满月断奶了再抱过来。

珍珍见到爹娘这段时间,因为自留地的事,天天是早起要侍弄一回在去上工,晚上回来还要去一趟自留地才能回家做饭吃饭,她觉得自己地位下降了,现在自留地才是家里的命根子。

今天自留地里没活干,他爹又开始忙活猪圈了。

韩铁柱家原来是有猪圈的,时间长了没用,后来都荒废了,他捡了些石块垒猪圈,垒完猪圈墙又要平整猪圈顶。

一天天就没闲的时候。

“爹,我家的猪也放猪圈一起吧。”

高翠喜见公公在修猪圈,想了个主意。

垒一个猪圈少说要花个几块钱,她舍不得,但是猪她是想养的。

韩铁柱听闻这话,想了想。

二儿子家手里就那分家的一百多现金,用一点少一点,

自己现在不缺钱,也愿意帮衬着儿子一把。

到了年底卖了猪,邵武家就有钱。

不然自家孩子穿的光鲜亮丽,建国、建设初期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丢的是他的脸

:“今年你家的住放我这边一起养,但是每天要交两篮子猪草,另外煮猪食、铲猪粪这活都是你的。”

高翠喜说的时候其实没以为公公会答应,这会喜出望外地说:“哎,谢谢爹!”

她想着割猪草不是简单吗,让建国和建设每天割两篮。

铲猪粪是埋汰点,但是可以让邵武来干啊。

另外煮猪食那更简单了,自己养也是要煮的,而且公公没说让自己家出猪食,是不是公公把猪食都包了,自己只用煮就行了?

想想她就觉得美,年底一头猪少说卖个几十块钱呢。

王红芬带着放了学的小四在整理院子前面的小菜地。

珍珍也没闲着,跟在她娘后面,把翻上来的土里的小石块给捡走。

小四边挖地边埋怨:“娘,自留咋还种红薯啊,种点其他的呗。红薯一吃就想吐。”

王红芬自己也不想吃红薯,毕竟种了老些,都给猪吃不现实,还是要给人吃一部分的。

“我在边上在种些玉米棒子吧。”

“那也没好到哪里去。”

“我看你是最近好日子过多了。”大儿子、儿媳不在家,珍珍给拿了好些干面条出来,

可省了自己不少事。

下工回家后,烧锅水,面条放进去两分就好了,有闲心的话炒个白菜,拌个萝卜,懒得炒菜的话就吃点腌菜。

虽说面条里掺了玉米面,可掺得少哇,看起来黄,吃起来只有稍稍一点的玉米味。

这不,给小四嘴都吃刁了。

“今年洋柿子多种点吧,咱家的洋柿子比桃子好吃。”小四刚说完红薯,就掂记着今年菜地里要种什么菜了。

“洋柿子现在还不到时间,先种点豆角。”

“那种点花生呗。”

“嗯,等红薯种完了种。”种花生不仅可以养地,过年就有花生吃了,还能榨油。

前提是大队里分的粮食要够吃。自留地才能种其他的。

“娘,院子的桃子砍掉吧。”珍珍现在才两周岁多,但在别人眼中,她已经是四岁的大孩子了,所以她的人设从说简短的几个字,发育到已经能说长句子了。

听到他四哥提起桃子,就想着自家院子那么大,空着也空着,不如多种几颗果树。

“砍掉那种啥啊?”

“种好吃的桃树,还有葡萄、西瓜。”自己岛上水果苗多得很。

“成,晚上回家就让你四哥挖掉。”

小四:“……”他以前是觉得他爹娘有些宠小妹,但想着小妹是最小的,又是女娃,宠点正常的。

但他没想到,娘这么没原则,长的好好的桃树,说挖就要挖了,关键是还留给自己挖。

苍天啊,还有没有天理啦!

“你这个淘气鬼。”小四坏心地用自己沾满了泥巴的手,抹了下珍珍白嫩的脸颊。

“啊!”珍珍气急败坏的跳脚,打又打不到四哥,只能无能狂吼。

四哥那块地刚上过农家肥,脸上一股子臭烘烘的味道。

不能想,一想就要呕~

王红芬骂道:“你这个小兔崽子!”拎着铁锨就去打他。

调皮的韩小四做着鬼脸,谁让小妹一句话,自己就要多干活呢。

到家后,他心怀侥幸地想,娘肯定是哄小妹的。

没成想,王红芬见小四到家往竹椅上一摊,做足了懒散的模样,催促道:“小四,咋不去挖树?”

“娘,你说的是真的?真挖?”

王红芬诧异:“你说的什么屁话,我哪天说过假话了。这颗桃树十多年了,都不怎么结果了,早就想挖掉了。砍下来木头还可以留着打家具。”

小四认命地起身找工具,可家里没有锯子,砍菜刀砍不动,看来只能用锄头了,锄头适合把整棵树刨掉,就是太费事。

这颗桃树虽然不咋结果了,但根深叶茂,估计要干好几天的才能弄走。

爹的腰不好,二哥分家分出去,娘也不好找二哥帮忙,现在家里只剩自己这个顶梁柱了。

唉!

珍珍不忍折腾瘦弱的四哥,拉着王红芬,进屋后给了她崭新的斧头和锯子。

锯子不是电锯,是普通的带锯条的那种。

想了想,干脆一次多拿点,省得爹娘以后还要一次次找借口拿出来。

现在大炼钢的风头过去,家里的农具不用担心上交了,以后自留地也会彻底的开放,没有趁手农具干活太累了。

又拿出家里的刚需砍柴刀,上山搂柴没有个柴刀一点也不方便,她就经常见四哥在磨豁了口的柴刀。

给她娘准备的是剪刀、菜刀、削皮刀、大大的擦丝器,还有几把镰刀。

小猪逮回来养到夏天正是胃口大的时候,平平安安他们放暑假在家,就可以去割猪草了,一把好的镰刀可以事半功倍。

平平、安安:“……”谢谢,但不需要。

小猪:“……”谢谢,胃口一直都大。

珍珍看着她娘最先拿起了擦丝器:“这个好用,以后给小猪煮猪食,用这个比家里的小的快多了。”

又拿起削皮刀:“这是什么?”

珍珍拿一个苹果出来,她手劲小,用了削皮器她也能轻而易举地削掉一块苹果皮。

“这个最没用,吃苹果削皮不是浪费嘛!”

珍珍本以为她娘最爱削皮器的,因为家里吃洋芋、红薯,没有削过皮,她还以为是她娘没有趁手的工具呢。

原来是没有削皮的习惯啊。

在王红芬眼里,皮压根不用削,玉米都是连玉米芯一起磨了,红薯皮有啥不能吃的。

接着王红芬拿了砍柴刀和斧头、镰刀挨个看着:“这砍刀好,这下你四哥就能多搂点柴回来了。”

说着她看了看屋内,有什么能给她试试手的,看了一圈,啥都舍不得砍,算了,闺女拿出来的肯定不会差。

王红芬拿着锯子出去给小四:“喏,用这个。”

小四装模作样摸了把刀刃:“娘,这锯子好锋利!”

有了好工具在手,他不用娘催,立马去试了试,一锯子下去木屑翻飞:“好用,以后我带这个上山。”

过了两天,韩铁柱找了个借口出去,带回来两颗桃树苗、两颗李子、还有几颗西瓜苗,两颗葡萄苗。

西瓜种到菜地里,其他的都种在院里,沿着院墙种了一圈。

珍珍拿出来的都是三四年的树龄,当年就能结果了。

除了王红芬和韩铁柱,其他人对这些树苗不抱有太大希望,肯定酸得很。

今年分自留地前,大队地里开始种水稻的时候,

王红芬义正言辞地说老韩腰腿不好,就配合她少做点,千万不能把腰在折腾坏了。两人一组慢慢来。

珍珍带着喜儿,跑到了韩铁柱和王红芬干活的田里,偷偷地调换了一些水稻苗。

这些水稻苗是她按照韩铁柱教的方法培育出来的。

直接换大队上的水稻种子的话太显眼了,还不如今年少种点,等来年就可以用这几亩地的水稻种子了。

为了不让人疑心,她还偷偷地调换了隔壁几组的水稻苗。

为了不显眼,珍珍特意把水稻苗弄得稍微焉吧一些,然后在泥巴水里滚了滚,

这样就算有一些细微差别,但是他们干了一上午活,人人累得头昏眼花,只想早点干完早点回家。

有点不一样也不想往心里去。

小麦和水稻不同,小麦是直接撒种子到地里的,她没办法整袋的调换种子,

只能想办法,在地头上玩耍的时候,偷偷往种子口袋里添加几斤进去。

时间进入到五月下旬,学校放了农忙假。

第44章 良种

大队长和技术员蹲在已经放干了水的水稻田边, 观察着这片与众不同的水稻。

水放干是为了下一步水稻成熟收割做准备。

待水稻完全成熟时,田也晒干好下地了:“为甚这一片的稻子比其他的早熟几天?”大队长同技术员说道。

技术员是一头雾水,自己是个种田萌新啊:“高队长, 是不是这块地比较肥啊?”

大队长摇头,应该没什么不同啊,大队上的地除了几块留作种子的试验田, 不都差不多的嘛。

而且这片水稻不仅早熟, 植株比其他的高, 稻穗也多, 换句话说就是同样的一株水稻上的稻也比其他的多。

大队长伸手摘了一颗稻米捻了捻,以他的经验推算,这块地的稻子绝对会高于普通稻田两倍以上。

盐碱地那边是赵家沟和大王村合力开出来的, 一百多亩平分给了两个村, 现在听技术员的,种了一茬绿肥来肥田,等农忙结束,再种上水稻。

这块水稻田亩产应该能收到五六百斤, 这还是发现的晚,后期才给这地追肥, 要是一开始肥力跟上, 千把斤也不是不能想。

大队长天天长在了水稻田里, 甚至亲自安排了社员白天晚上看着, 白天要赶鸟雀, 晚上赶硕鼠。

生怕损失了一粒粮食。

终于水稻成熟了, 大队长一声令下, 大队干活最麻利的一批社员主动要求来割水稻,

他们也好奇, 这块水稻田能有多少产量。

水稻田周围还围了圈看热闹的,大队长挥着手喊道:“看热闹也别闲着,把后面落下的稻米捡捡。”

有愿意的就留下捡稻米,不愿意的到其他地里磨洋工去了。

一亩地一般两个人要收两三个小时,这两亩多地大家齐上阵,一人一垄,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完了,都是老农民了,看植株就知道产量比寻常的高。

“大队长,这可一定要留着做种哇!”谁割谁知道,手中拽着同样一把水稻,这块地里的明显比以前的水稻要重。

割下的水稻立马送去晒场脱粒,

晒场空荡荡,两亩多地的水稻脱粒下来,稀稀拉拉地铺了一大片,

最近都是晴天,每天大太阳火辣辣地高挂天空,晒一天就差不多可以称重了,大队长耐着性子等了二天下午,水稻全部装袋后进行称重。

“多少?”

他问计数的会计。

“1500斤还多几十斤零头。”

大队长口算了下,达到了亩产600斤。

赵家沟社员沸腾了,这些做种子种下去,如果都是600斤的产量,他们大队交了公粮后,每家每户能多发比以前多一倍的粮食了。

要知道他们村最精心侍弄的水稻也才两三百斤,有些肥力不够的田两百斤都费劲。

加上高产的玉米和洋芋,今年秋收后可以分好些粮食了。

大队长在心里算着。

1500斤留下一半做种应该还是可以的,

这样大队上可以种植约100亩的水稻,亩产按照现在最低600算,100亩有6万,正好大队搞了盐碱地,有地方种,就是不知道盐碱地的收成咋样,值不值得他来冒险。

赵家沟属于小生产队,有100多亩地,以前打的粮食勉强够吃的,

现在又增添了盐碱地和自留地,

种上了高产玉米和洋芋,如果水稻产量也提高了,那么赵家沟将完完全全地摆脱贫困,吃喝不愁。

高大队长心头火热,想象着每天能吃上一大碗的白米饭,哦不,那样太奢侈了,白米里掺上小米、玉米碴,那将多幸福呀。

“稻种收好了啊,收完水稻就育种,盐碱地那边全部种上水稻。”

技术员在随身的小本本上记着:“高队长,这个一定要上报上去。”

他认真的说道,虽然他是种田新人,可也知道亩产600斤的产量绝对是高产了。

“报是要报的,但我有要求,留下一半的种子。”大队长其实是想全部留下,可留下他没那么多水田可种。

留给其他大队一半,其他大队也能早一点实现大米饭自由。

“可是应该是要全部上交给市里,让领导安排。”

“我实话说吧,咱们村的玉米和洋芋也是高产种子,去年刚培育出来的。”

去年收玉米的时候,技术员还没到,没发现大队上玉米、洋芋都比普通的高产,前段时间春种的时候,他也没那眼力见发现种子和种子的差别。

技术员点头,表示在认真听着。

“咱们赵家沟大队的土地好,就是能生出好的粮食。

现在就用这种子育苗,等地里的水稻收了,立马可以在盐碱地那边种上一块。

咱们一年种两茬水稻。

剩下的地咱种玉米、种洋芋。

等秋收的时候,你想想,你请了公社的领导过来,领导一看,哦豁!

玉米亩产一千两百斤,水稻亩产一千斤,土豆亩产四千斤!就问你,惊不惊喜。”

技术员涨红了脸点头,别说亲眼所见了,现在就是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咱们大队有高产粮食,你是不是也有功劳,可以往上爬一爬了!”大队长手往天上指了指,带着笑调侃着。

技术员不好意思点点头,他来这边半年了,

在大队里和农民同吃同住,说是技术员,干的还是农民的活。

要不是没地可去,他也不愿意下乡来啊。

高大队长忽悠住了技术员,分了一半水稻交给技术员,让他带回市里。

他这边开了动员大会,大家要全力以赴抢收水稻,

收了这茬水稻就要种另外一种高产稻了,就能吃饱饭了,下半年丰收的情景大队长给他们描绘了一遍,

众人想象了下天天吃大米饭的日子,社员们干劲十足,恨不能现在就去把水稻给收了。

第二天干活的时候从没有这么的高效率过,本来是一上午的活计提前一小时完成了,

就连最懒的吴大头都动起来了,他身边跟着他的大肚子媳妇:“媳妇,你坐那捆捆水稻就成。”

大美不在意道:“怕啥,我身体好着哪!”

她也知道了大队上粮食高产的事情了,再次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

家里大人农忙收水稻,孩子们也放了农忙假,王红芬给平平安排了照顾猪仔和小鸡的重担。

同时还有给家里做饭。

王红芬觉得安安还小,怕她把灶房给点着了,带着她下地捡稻粒去。

安安不敢反抗,只好噘着嘴跟大人下地去了。

高翠喜上工前对着在院子里玩的珍珍说:“珍珍,来,帮嫂子带下宝珠!”她要带着儿子去地里干活,

建国、建设去地里捡稻,一个农忙少说能捡十多斤稻米回来。

至于家里做饭,她是哺乳期妇女,是可以提前回家喂奶的,喂奶时候顺便把饭做了,倒是不费事。

现在就是宝珠六七个月大会翻身了,没人带孩子比较让她发愁。

这时候她再次后悔分家了。如果不分家,她就可以在家带孩子做饭,不用下地了。

现在为了生计,为了多分点粮食,不得不扔下孩子下地去。

珍珍见她分身无术,点头答应帮她带宝珠。

冰雪可爱的小丫头刚吃饱,这会心情可好,见到珍珍就咧嘴笑。

珍珍瞧着她喜庆的样子,自己也觉得欢喜,

就是老闷在屋里带孩子她也不愿意。

“平平!”她在屋里喊着。

“小姑干嘛?”平平在院子里的阴凉地里,用擦板擦着红薯丝,

擦完加入奶奶给的猪饲料和猪草,熬一大锅,小猪就可以吃得喷香。

香得自己都想尝两口。

他擦着手进了二叔的房间,这屋子他几乎没进来过,带着些好奇看着屋内的摆设。

二婶屋内感觉乱糟糟的,什么都是随手一放。

“你帮我把宝珠抱到外面的躺椅上。”她力气小,怕摔到宝珠。

平平听话的抱起宝珠。不听不行啊,他小姑在家说话就是圣旨,是想干嘛就干嘛。

他们是大人让干嘛就得干嘛,待遇完全不一样。

珍珍拿了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做成的绳子,把宝珠交叉绑在了躺椅上,这样她就可以松开手,做点其他事了,比如喂小鸡。

她回屋去,用葫芦水瓢舀了一瓢鸡饲料出来,“喽喽喽!”她嘴里发出声音,引诱小鸡过来吃食。

鸡饲料和小米差不多大,珍珍偷偷地捏了几颗放嘴里,带有一点玉米的味道,居然不难吃。

平平看见她吃鸡饲料,不由得失笑,小姑太可爱。

小鸡也很可爱,可鸡圏在猪圈旁边,天热气味不好闻。珍珍把饲料倒在鸡食槽里后,捂着鼻子逃走了老远才大口大口呼吸起来。

唉!要臭到年底呢,还好猪圈在四哥厢房后面,离她住的东屋比较远,平时不顺风的话,味道飘不过来。

平平继续擦红薯丝,顺便看着宝珠不要翻身。宝珠很少出门,外面的世界对她来说很是新奇,东张西望的,并不奢求大人抱自己。

对珍珍来说还算是比较好带的孩子。

忙碌的日子过得格外漫长,农忙结束后才到六月底,小四也考完试了。

王红芬满脸期望地问他:“四啊,怎么样,能考上那啥中专吗?”她看着儿子的脸,希望他说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小四摸摸考前才剃的寸头说:“考得上我就去上,考不上就回家务农。”他知道家里现在不缺他上学的钱,上学的压力小了许多。

他以前觉得上个初中就可以了,后期才想上中专、上大专、甚至是上大学。

他觉得自己努力了,至于成绩怎么样,能不能继续学业,那就看天意吧。

“让你念这么久的书,哪儿是让你回家种地的!”王红芬顿时翻脸骂他:“快去找找你妹还有小喜儿,喊了好几声没人答应,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我这就去找。”小四从大缸里舀了凉水,灌了一肚子后窜出去。

第45章 化肥

农村孩子除了个别金贵的, 基本都散养的,到点出去玩,到点回家吃饭, 比那鸭子都要准时。

之前王红芬是不许珍珍单独出去的,觉得自家闺女还小呢。

村里不说其他的,光是水井就好几个, 前头还有河, 其他沟沟坎坎的地方也很多, 主打的就是一个不放心。

但农忙的时候珍珍没人管, 王红芬跟平平说了看住自己小姑不要让她出门。

珍珍还能斗不过平平吗?

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趁平平不注意带着喜儿偷偷地出门,

带着喜儿也是没办法, 平平还要带宝珠, 要是再让他带喜儿,怕他忙不过来。

瞧,作为小姑自己是多贴心啊。

要是偷偷出门被平平发现了就是插科打诨地闹一通,反正平平拿自己没办法。

后来出去浪习惯了, 王红芬见她晓得轻重,从不下河也不往井边走, 就在村上玩玩,

也就默认她可以单独出门了。

不过再三跟她说过, 河边不能去。

珍珍自然是点头答应, 她现在可以完全地享受她的儿童时期了。

上午先带着喜儿满村子逛一遍, 然后去晒场边的大槐树下玩一圈,

大槐树下坐满了留守在家的大人, 有补衣裳、纳鞋底的, 有剥着豆角择菜的,

手上忙着活计,丝毫不耽误她们满嘴跑火车,

什么颜色的话都敢往外说,丝毫不顾及在旁边玩的几个小孩。

珍珍带着喜儿用棍子翻着蚯蚓,耳朵竖起来听一听最新八卦,

脸上依旧是一个天真无邪。

下午睡过午觉,会跟着安安去山边打猪草,

山上芳草萋萋要比村上凉快,就是一开始她和喜儿的体力不足,还没等走到山边就累了。

不过多跑几趟后,她明显感觉到自己长高了,衣服都短了一截。

在安安割猪草的时间,

珍珍会带着喜儿摘各种野果,主打的就是一个野趣。

她也会把野生植物移栽到小镇里,

比如野草莓她会先移栽到加速土地上,成熟后的种子移栽到旁边普通土地上。

普通土地是让管家方卫东指挥着工具人们开出来的,这部分土地是不含加速功能的。

加速土地上生出来的野草莓品种,比真正野草莓要甜,口感更好,个头也更大,

好像种在加速土地上的植物,似乎都会自我改良。

效果好到珍珍都想把自己种上去试试。

别看安安小,但她在这片山上转悠了几年,其他的树她可能不认识,但野果子、野菜她是门清。

就这样,在她的提点下,珍珍偷渡了好多品种种到了地里。

野草莓、野桑葚、姑娘果、覆盆子、山枣、山楂、核桃、板栗,还有各种野菜,珍珍的小镇里应有尽有。

“小姑,你在哪儿?回去了!”安安搂了几斤猪草在背篓里,用手使劲压了压后背了起来。

手里上拿着的是奶奶给的小镰刀,手柄不粗不细拿着正好,比大镰刀轻巧好使多了。

只要能找到猪草,几下就能割满一篓子,就是村上养猪的人家多,猪草现在可难打了。

“来了!”珍珍回喊着,她身上也背了个袖珍小背篓,穿的还是一岁时候的碎花短袖,

上山一路上手臂和小腿被野草拉出了好多红条条,又痒又疼。

喜儿坐在树荫下,身旁一张大树叶上是满满的野草莓,小姑她不紧不慢地往背篓里摘着草莓,她不紧不慢地一颗颗往嘴里塞。

小姑采的草莓比姐姐采的甜,只有一点点的酸,酸酸甜甜可好吃了。

听到安安喊她,珍珍抓了几颗草莓给喜儿,剩下的放到了背篓里,牵着喜儿的手去找安安,

喜儿和珍珍离安安不是太远,很快就汇合到了一起,

双方汇合后,安安低头看了下小姑背篓里的东西:“好多草莓,在哪里采的?”

珍珍对着来的地方随手一指,背篓里面有真的野草莓,也有自己小镇里出产的,

她给混到了一块儿。

安安口渴得紧,抓了一把往嘴里塞:“好甜!明天带我去多摘点。”

珍珍点头。

自己还是宝宝,明天肯定忘记在哪里摘的啦!

“我还要吃。”喜儿见大姐说好吃,她又馋了。

珍珍:“喜儿,你吃好多啦,要回家吃饭才能长高哦。”

喜儿点点头,她知道小姑说了不能吃就是不能吃,

闹也没用。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喜儿到底是人小,哪怕她身上没有背任何东西,

还没到山下已经开始累了,脸蛋红彤彤的,满头是汗。

不过她不娇气,并没有哭闹着要姐姐抱,虽然她很想很想要个人抱自己。

小姑姑还是个孩子,背不起来自己,而大姐要背背篓,也没办法背自己。

小小的人儿心里是一肚子数。

到家后珍珍把背篓里的草莓倒到了大盆里,建国、建设还有平平立马围了过来。

不用说就吃了起来。

急得珍珍忙喊着:“洗洗再吃。”

在山上她给喜儿的都是自己小镇里的,不洗也没关系,这都到家了,高低也得冲一把呀。

“不能洗,野草莓洗了就烂了。”建国倒是有经验。

还是平平听话,舀了两舀水进盆里,珍珍和他们一样,蹲在盆边,抢着吃的食就是香。

“珍珍你回来啦,去哪儿玩了,找你一大圈。”小四在村上喊了一圈没找着人,满头汗地跑回来。

趁他们几人抬头看向四哥,珍珍偷偷地搅动了几下草莓,在盆里又放了一斤的份量,然后默默地退了出去。

果然小四压根不需要珍珍回他话,见有野草莓,跟侄子们抢着吃起来。

从厨房端饭出来的王红芬简直没眼看他,自己的小四啥时候长大啊。

晚上睡觉前,见韩铁柱栓上了房门,珍珍立马放出了一块冰块,

“哎呦,爽快!”王红芬摇着蒲扇,感受着空气里丝丝的凉意。

自家闺女不耐热,到了夏天就得用冰块给屋里降温,一家三口晚上还得盖着薄被子睡觉。

珍珍小镇里有巨大的冰山,还有各种带冰雪的建筑,比如雪中温泉小屋啥的,

她就用大盆装了冰块放在屋里,有条件不享受多亏得慌。

自从屋里放了冰块,一家三口的睡眠质量直线上升,通常是一觉睡到天亮,再也不用半夜翻来覆去被热醒了。

“珍珍,帮嫂子带宝珠好吗?”高翠喜抱着宝珠在院子里晃荡,见小姑子终于起床了,赶忙让她帮自己带孩子。

家里大人要上工,平平、安安包括建国、建设要搂猪草,三口猪的胃口奇大,经常天不亮就饿得嗷嗷叫。四个孩子包括小四,见天的给猪去找食物。

家里真正的闲人就珍珍和喜儿了。

高翠喜想去上工,大队上夏天的农活就是无止境的除草、除草,好似前脚锄过的草,后脚又冒了出来。

但总归会比农忙时候轻省多,就是晒了点,

她早上晚一点去上工,中午早一点回来,这样磨蹭一天,大队长看在自己男人的面子上,还能给个八工分,要是不去不就是白白把工分往水里丢?

又喊她带宝珠了,珍珍噘嘴不愿意,自己还是个宝宝呢,她可不想早早地当娘啊。

珍珍朝着嫂子做了个鬼脸:“我不要!”然后跑走了,喜儿跟在后面追。

“这孩子!”高翠喜没办法,背着宝珠上工去了。

刚到地头跟记分员打了声招呼,就见西边乌云飘了过来,几分钟天阴沉沉暗了下来。

“收工了、收工了、要下大雨了。”大队长喊着。

高翠喜大呼晦气,早知道不来了。

零星的雨点落下,众人捂着头拿着农具往家跑。

珍珍带着喜儿穿越了半个村子往家赶,两人的小短腿扑腾得飞快,到家后,

天好像漏了似得往下倒雨。

夏天的雨是下下停停,吃过中饭后还是阴沉沉的,

珍珍对王红芬说:“娘,我们去地里。”

韩铁柱在堂屋里修板凳,家里孩子多也皮,一张长板凳拖来拖去,凳子腿都松动了。

珍珍顺手给了他一把钉子和个小铁锤。韩铁柱自然而然地接过来,哐哐锤了起来。

“下这么大雨去地里干啥?”王红芬坐在堂屋门口,就着外面的微光给平平的衣服打补丁。

经常上山下河的话,衣服特别容易扯烂。

“给地上上化肥。”

“啥!闺女,你化肥都有啊。”王红芬瞧了下西屋,轻声说道。

平平带着两个妹妹在西屋呢,平平大了,有些话王红芬得背着点他了。

“嗯!”珍珍点头。

这真不怪她,她以前没种过地,今生连田都没下过几回,

这还是前段时间在大槐树那,听大娘们说闲话,

说技术员说了,大队上增加了盐碱地,队里原先堆的肥就不够用了。费了老大劲买回来200斤化肥,只够几亩地用的,杯水车薪那。

她才想着去小镇里的饲料厂里,看看能不能生产化肥,

本来是不可以的,是管家给开通了生产化肥的产线,

并且通过分析珍珍给它的土壤,配比了最适合赵家沟土地使用的化肥。

但是一直找不到机会放田地里。

正好今天大雨,给了她一个机会。

“我带你去吧。”韩铁柱说着扶着腰站起身来。

“爹的腰痛。”自己有接近三十斤了,下着雨那,到处是湿滑的烂泥地,万一摔了一跤怎么办。

“你娘笨手笨脚的,她背你我不放心。”

王红芬觉得老韩这是看不起自己,谁说女子不如男,大领导都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立马跟他怼上了:“得了吧你,现在你就是那三等残疾,还不如我呢!你就老实在家待着!”

珍珍灵机一动,可以让方卫东带自己去啊。

不管爹娘两个人哪个背自己在雨天下地,她都不放心,万一摔一跤怎么办。

还会心疼他们会不会腰疼,会不会淋雨感冒啦。

如果换成机器人,自己就完全不会担心这些。

她拉着还在争吵的爹娘回了东屋。

方卫东:“……。”为什么不心疼我!

第46章 小镇解密

两人进屋后, 站那不解地看着闺女,人小鬼大的闺女这是想干啥?不是要去地里上肥的吗?

珍珍决定给他俩打个预防针,平时自己突然拿个什么东西出来, 老两口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次要带管家出来,在他们面前大变活人,不事先说下怕吓出个好歹出来:“等下会出来个人, 你们不要太害怕啊。”

“啥!?”王红芬歪着头掏掏耳朵, 疑惑自己耳朵出问题了:“闺女, 你说啥?”

“人!”珍珍不想说是机器人, 感觉会更挑战他俩的神经。

王红芬和韩铁柱两人不可置信地对视,闺女不会说的是真的吧?!

“要来咯!”珍珍自己深吸了几口气,让管家出来是她一直都有的想法,

想让管家出来帮她做一些事, 毕竟现在她还小,活动半径仅限在赵家沟,。

拖到现在是因为她一直在犹豫不决,顾前顾后的。

带管家出来像是个赌博, 不知道会不会有不可控的后果,

所以珍珍决定赌一把, 她相信自己的手气、运气和直觉。

一个身高比韩铁柱还高的女人凭空出现在屋里,

“我滴个娘哎!”王红芬攥着个拳头瞪圆眼睛, 已经给自己鼓足了勇气, 结果还是被吓了一跳。

韩铁柱双手紧紧扶着她的肩膀, 紧张而不自知。

“你好。”方卫东开口说话。

王红芬惊悚着又后退一步。

韩铁柱说:“闺女, 他是真人吗?”

这有点难解释, 珍珍摇头:“她不是凡人。”

“哦哦!”不是凡人那应该就是仙人了, 那需要拜拜吗?王红芬腿一软, 跪了下去。

方卫东面无表情地说:“珍珍,这是贵地的礼节吗?”

“不是,你可别学。”

珍珍赶紧给她娘扶起来:“娘,它叫方卫东,不是神仙,不需要拜拜!”

“哦哦。”王红芬顺着闺女的手起身,心想,可能是个不入流的小仙,地位没咱闺女高。

想到此她挺了挺腰板。

“娘,你和爹两人在家等着,别出门啊。我带着方卫东出去。”

“不大好吧?”老两口觉得会不会不太合适啊。

万一被人看见还以为是拐子在拐小孩怎么办?查它的来历就更说不清楚了。

“娘,你仔细看哦。”珍珍给方卫东发了条指令,指令通过梦想小镇被它接收到。

于是,王红芬惊恐地看着面前这个方卫东个头缩小、脸部蠕动,变化成她自己的模样,

要不是衣服不同,她甚至觉得那就是自己。

韩铁柱紧紧抓住王红芬的胳膊,生怕自己认错了老婆。

他是左瞧瞧右瞧瞧,两个老婆一模一样,

头上白发、脸上的抬头纹、痣的位置都是一样的。

珍珠本来以为会模仿个大差不差,阴雨天里别人远远看着是王红芬就行,

没想到简直就是复制粘贴出来的。

珍珍去衣柜里翻出两件王红芬的衣裳给方卫东:“换上。”

方卫东双眼对着王红芬凝视了三秒钟后,解开自己身上的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