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就要生产箭杆了?有把握吗?你还要收拾针对你的人, 忙得过来吗?”高月娘有些担心。
谈远道:“箭杆的事,八九不离十。你不知道,黎国王室太不会做人了,今天得罪莫家,明天得罪陈家,后面得罪阮家,迟早打起来。至于针对我的人,主要是靠朋友,我不废什么劲。”
高月娘也怀疑是那个翟居安,“你说,咱们跟他无冤无仇的,他怎么针对咱们?按理说,大哥都不应该挨那二十下,是不是?”
谈远点头,他们永宁县就在抚州府,别的地方谈家可能没有排面,但抚州,不应该不知道他啊,就算谈安吹牛,之前打他嘴巴也够了,后面怎么又打他屁股?
“那我写信,叫他们帮我查查这个翟居安,看看我们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过节。”谈远道。
高月娘点点头:“远郎,这些天你太忙了。”
谈远叹气:“是啊,我现在只有一个人,要是能把县丞和主簿这两个佐贰官补齐就好了,每天忙得都没空陪你了。”
高月娘摇摇头:“不是。远郎你注意到了没有,自咱们的新家开始建,可一直都没下过一场正经雨。这雨可不是都得以后下,那不就又要发大水?”
“是啊!看我忙的,一定得把手上的事分出去了。”谈远差点吓出一身冷汗。
然而,第二天早上谈远醒来,耳边就全是雨声。出门一看,雨更是下得欢。
虽然高月娘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不免尴尬:“下雨了?”
“嗯。”谈远看着大雨却不高兴,月娘说的很可能是真的,大余县又要发大水了,还好他早有准备,但天灾不可预料,他还是担心。
“星儿,我要寄信,你过来。”谈远招手。
“绿衣,小姐我想要点花瓣,你找人给我摘来。”高月娘也招手。
谈远忍不住笑,寄了信,剩下的事都有人代劳,他便专心处理可能到来的洪灾。
如果洪灾不大,那他搞的水利工程完全够了,演习也够了。如果是大洪灾,大余县所有人都得往梅南古道这边跑才行,下属乡村也得往更高处跑,还要造船救援。
所以,如果一味害怕,把资源都放在应对洪灾上就会浪费大余县本就不多的资源,影响经济。应该掌握主动权,派人巡逻大余县几条主要河道,监测水位,预警洪水才是。
谁最合适呢?自然是闪红米。他是那种很有责任心的人,又不死板。只要多给工钱让他这些日子辛苦辛苦,他就可以放心了。
于是闪红米上值后,便被谈老爷叫去谈话了。初听闻要接下这样一桩苦差事,他心里连连叫苦。可是,会多给银子!
“可以可以,包在我身上,老爷放心。”
谈远道:“好!去吧。”
闪红米一个人是不行的,谈远让他招人组队巡查,他挑准了,再核查之后给工钱。
闪红米知道事关重大,都没敢声张,而是自己默默看人,看准了才和人家说,就这么搞了三天才凑够人。
但质量高,谈远和他们说了话,挺满意的。又叫他们动了动,更满意了。
“这几天还没下雨,别着急,别怕拿钱对不起我,你们的辛苦是真的。交给你们的是很重要的任务,很艰巨,一定要用心。”
“是!”
谈远觉得,小事交给闪红米还是挺放心的,他是本地人,认识的人多,有点领导力也有责任心。
如果是那种千年一遇的大水,估计他就要慌得手脚无力了,所以自己也得上点心。
不过,一直不下雨对夯土房倒是很好。他怕下雨,多雇了些人,只要提几桶水就可以解决土质过燥的问题,就可以很快盖好了。
又下小雨了,谈远凭这个就可以判断吓死人的大水应该不会有。不过,他的信已经寄出去那么久了,虽然还没收到回信,但回信应该已经在来大余县的路上了?
谈远猜的没错,就是这样。他特意给江西和京城的朋友都去了信,他们都写了回信。
如果谈远看到信的话,他会发现信里的信息还真不少。首先明确的是翟居安的情况。不查不知道,翟居安是江西吉安府的,虽不是神童,但在吉安也小有名气。翟居安是30岁才考上同进士的,就是谈远甲辰科的上一批辛丑科的,那年谈远15岁成了解元,翟居安成了同进士。
“可惜,信还没来。不过“谈府”快要建好了。”
谈远有点开心,他和月娘要在这个新家住两年呢!新家是夯土房比县衙的破木板可好多了。
夯土房只要打好地基,剩下的地面工程就不难了,谈远要的是标准的四合院,也不需要什么创意。最费的是人工,但谈远很愿意花钱请人。
谈远就是怕下雨,没想到上梁铺好屋顶喝进屋酒那天还是晴的,第二天就开始下雨了,算是中雨,只能庆幸他已经搬好家了。
高月娘原来还觉得进屋酒太匆忙了搬家太急了,第一天下雨就开始庆幸了,第二天下雨就觉得劫后余生,第三天下雨,完了,不会又要发大水吧?
前三天的中雨给人感觉像大雨,但第四天的雨才让人知道什么叫大雨!雨水跟不要钱一样铺在地上墙上人身上。
现在谈远最关心的事只有一件了,每天上午下午他都要把闪红米找过来问一遍。
其次就是危房问题。大余县的百姓虽然富裕一点了,但很多人还要攒一攒,顾不上盖房子,住的还是窝棚,风一吹雨一浇就垮了!
遇上这种事,当地人一般会找邻居或亲戚借住,谈远帮不上什么忙,就是看着揪心,想快点开始帮百姓们盖砖房。有了砖房,人就从容多了。
雨并不是一直下的,它好像知道怎么折磨人,忽然停了半日。信就是这半日送过来的,谈远这才知道了翟居安的情况。
看起来两人也没什么过节啊?
看到后面,他想,可能因为这俩就不是好人吧?他不喜欢的远山书院的翟天墨翟先生竟然是翟居安的族兄!
而且两人都有黑料。翟天墨是死性不改,据说去年又组织了十几位学子科试作弊,而且有人考上了举人!听说他自己当年也是花钱贿赂考上的,没有真本事!
至于翟居安,他就算是三甲进士也比一般官员高贵,头三年做知县,很快就升了知府。不知道是不是朝里吉安府官员太多的缘故。翟居安在抚州的名声不好,据说是个草菅人命,对上清高,对下傲慢的官。
朋友们锁定了翟居安,但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但谈远想,无非就是嫉妒他,他是神童就罢了,还这么顺,如果这个人不是他,他也要嫉妒了。
至于早朝上的人,大概是看不惯他的吉安府的官员。既然当时弹劾他,那他也会。就找庞御史吧,当初四皇子都敢弹劾更别提这两位了。
正好,没给庞御史写过信,正好再认识认识。
谈远也就停雨的半天得以高兴,写了回信。之后就又开始下雨,雨下得昏天黑地,连下七天,干什么都不方便。
第三天的时候,闪红米已经紧张起来。每次他都要想想去年的大水,才能放松下来。他掌握了让全县人上山躲避洪水,集体转移县衙物资的权力,要谨慎!
谈远不怕大余县人不知道躲。他就看到有人上山了,又被雨打下来了。如果不是真发大水,倾盆雨水不停地砸在头上还真是让人受不了。
谈远怕闪红米报晚了,物资没法转移,又回到开始时的一穷二白。
“红米,要撤吗?”
“不用,再等等。”
就这么等了七天,闪红米的头发都白了好几根,每天都在巨大的压力里,但到了第八天,竟然云收雨霁,好像之前没下过大雨一样。
只有汹涌的河流说明大雨真的来过。闪红米很高兴:“谈老爷,雨停了,应该没事了。”
谈远也是这么想的:“没错。不过为了让百姓放心,你们再多守几天,干完我就给钱。”
“好。”
后来确实也没下大雨,众人担心的发大水根本没发起来,永巨帝担心谈远救灾被洪水冲走的条件也不具备。
只是,大余县一片狼藉,不少人的家都塌了,没成洪灾成雨灾了,剩下的房子装不下那么多人,县衙和“谈府”都住满了人,谈远必须要管了。
第117章 升级砖房计划 来大余打短工
就算谈远不心系百姓, 是个古代庸官,也是要管这些百姓的。古代生产力低下, 这些人要都生了病,县太爷岂不成了光杆司令?
但他们要管也管不了多少,只能让百姓自认倒霉,自力更生。谈远却觉得可以借这个契机,补贴大余县百姓,让她们都住上砖房!
有了砖房还怕什么大雨,砖房怎么可能轻易塌得了?
不过这笔补贴可不是个小数目, 谈远打算把第二批货的佣金的一半都拿出来做补贴,剩下的一半还是还他自己钱,这样才能长久。
在佣金还没到的时候, 为了给雨灾百姓提气, 谈远就在谈府说起了他的砖房升级计划。
“各位乡亲们,这老天爷是真坏啊, 下大雨, 把咱们的家都冲坏了是不是?不要怕, 有我谈县令在就不要怕。我已决定让县衙拿出钱来,让大家都盖上砖房了, 有砖瓦房,这雨还冲得坏?”
寄居谈府的大余人都是可怜人, 房子垮了。听到这样的仙音首先怀疑自己耳朵坏了, 但这是谈老爷, 那就可能的真的!
“谈老爷,你不是哄我们吧?”
“我们这样的穷苦人也能盖砖房?”
“真要盖砖房了?姜奶奶没骗人?”
百姓们不多质疑质疑,就要晕过去了。
有人道:“谈老爷,我们才刚吃上饱饭就敢想建砖房了?那些老爷们才配住吧?有土房住就感谢老爷的大恩大德了。”
有人担心自己发烧的儿子, 有人教训自己过于活泼的女儿。
谈远看着他们,又有人问:“谈老爷,这盖砖房是个什么安排?”
其实谈远也没想好,但“贵人语迟”,他可以慢慢说,边说边想:“这个嘛,砖瓦匠不是早就招来了,等了这么久也该他们赚钱了。既然咱们整个大余县都要换新房,那么就得一块算,跟这些匠人压价。我可还记得,你们的土房是没有茅房的,要去野外拉,这样不安全也不卫生,容易生病,县令夫人治你们都要累死了。所以房子如果大于某个面积,就得建一个茅房。当然,其他的就得听你们的,房子是你们的,要你们用得舒服,才不白干!”
有个年轻人笑了:“住砖房还不舒服?要住龙宫啊?”
有大娘问了,“什么时候开始建砖房啊?”
谈远道:“没多久,到时候你们多到县衙门口看看,决定了,我会贴出来,你们找人读出来就明白了。现在让我夫人说几句。”
高月娘原来在里面照看一个大姐发烧的儿子,听见叫她就出来了:“乡亲们,都认得我吧?我叫高月娘,有事叫一声月娘我就来了。虽然这些日子不下雨了,可外面的雨水还是脏的,叫孩子们不要玩水,身上要擦干,不然容易生病。还有,多喝热水不要喝生水,咱们大余县木头多,不要舍不得烧。”
“听月娘的!”
“月娘说的对!”
还有人不好意思之后还得在谈府住这么久,人散了以后问高月娘:“月娘,我们在你家里住这么久,你心里不别扭啊?”
高月娘有点紧张,虽然大伙早就知道她的名字,但她还是第一次当众说出自己的名字。她本以为这大姐来教育她的,没想到是问这个。
“有点别扭。我叫你们县太爷先盖你们房子好不好?”
“好啊好啊!”大姐脸色由尴尬变成惊喜。
高月娘也真去找丈夫了。明远不介意别人住家里,她介意,明远顺了她的意,她现在当然也该帮忙!
谈远听完,很是感慨:“是我狭隘了。我只想着盖砖房要多少钱,他们能不能出得起,没想过他们是最需要房子的。月娘,你说的对,这批没房子的百姓该是第一批盖房的。”
不过,谈远觉得,既然月娘介意外人住在他们家里,现在又不下雨了,应该尽快把人转移出去。
“竹楼!月娘,咱们可以给他们再原址上搭个竹棚,先过渡过渡。他们肯定也喜欢在自己家,对不对?”谈远觉得这主意不错。
高月娘一听到这个想法,心里就涌起一阵甜意。远郎真的把她放在心上了,理解她,尊重她,没有觉得是她嫌弃百姓。
“好。明远,你不会觉得我嫌弃她们吧?”高月娘靠在丈夫胸口。
谈远很喜欢妻子的主动,搂着妻子,笑容自动出现在他脸上。“不会。月娘你过惯好日子的啊,你听过豌豆公主吗?你就是豌豆公主啊。”
高月娘没听过,谈远于是给妻子讲了这个故事。高月娘不解:“我可不能知道床上哪里有豌豆啊?”
“哈哈哈哈!”谈远笑完,在妻子脸上亲了一口。
“让人看到怎么办?”
“很快就没人看到了。”
说是这么说,要是没人,谈远觉得他可能还没这会儿想亲。不过家里有乡亲们住,确实不方便。
谈远去当县太爷了,还是薅闪红米,叫他把工匠们叫来。这群会盖砖房夯土房的,盖起竹棚子肯定更快,快给乡亲们一个家吧!
确实快,4个人5天就能新造一个竹棚,剩下的许多人还能去烧砖,很快砖快就要有需求了。
不过半个月,县衙和谈府都空了。这是个好消息,谈远还得到个好消息,翟居安被庞御史弹劾了,已经在调查他了。翟天墨去年科试组织人作弊的事也在调查。若是情况属实,这两人都难逃一死!
谈远很清楚,也觉得爽快。不过他猜那两人不这么想,毕竟隆景帝晚期宽容不爱杀人,他们就以为新君也这样。其实要谈远说,永巨帝绝对是不吝杀人的。
这点和他有点像,他现在面对的是亲切的老百姓,因此看起来有些纯良。若是面对罪犯,敌人,贪官,他也不会不敢杀人。
一日上午,谈远又收到了信,莫来明的信。这人也是个聪明人,看懂了他信里的意思。莫来明问了价,问了他能生产多少,他要箭杆。
要就好!
谈远正思考着怎么定价和生产,陈典史忽然叫了声老爷,进来了。
“陈典史有事?”
陈典史当然有事,没事他可不敢来。谈老爷给人带货,那些人给谈老爷结钱来了!
这多好,有了钱,谈老爷就能补贴那些建房的人,他家也能住砖房了。
谈远看着陈典史,等他回答。陈典史道:“我听说老爷要让那些被雨浇坏了房间的百姓第一批盖房?这可是老爷想得不妥了。”
“哦?”谈远觉得没错啊。
“老爷要整个大余县都换上砖房,马老爷包老爷有钱可以不用管。还有许多小老爷,不都可以趁机拉拢起来?只需一家一二两银子,他们都念老爷的好。”陈典史道。
“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呢!你说的那些老爷都是小地主,他们要盖砖房缺我这二两银子就盖不了了?补贴没他们的份。”谈远不耐烦听这些。
陈典史见谈远生气了,心里不安,又想出话来:“那,那他们不要补贴,自己花钱在第一批,行吗?这也是拉拢。另外,有些冲坏房屋的无力支付建房费用,不如考虑换成一些建完房就能交够钱的百姓?”
谈远觉得这段话比之前的水平高多了。
“不错。说得很好,我会考虑的。”
谈远抬头,见他说完陈典史不出去,有些纳罕:“怎么,还有事?”
“古道那边的老爷求见大人,要给大人结货钱呢!”
“不早说!”有这样的好消息,给莫来明写信晚一点也不会怎么样。
谈远立刻动身去了旅店区,到了那里也不是高枕无忧了,几百几千两银子太动人了,他必须核实必须看着。
一连搞了几天,终于结清了,比上次少一些,但也不少,一共是7140两!
与谈远合作的商队首领要谈远请吃饭,没与谈远合作的要与他合作,谈远为这个,又忙了几天。
忙完了,带货的钱一半也还了他自己的债了。剩下的4000两可以当补贴了。
谈远经过月娘和陈典史的两次提醒,更加重视群众意见,特意挑了典型人物请到县衙讨论。
讨论结果贴在县衙外的公告栏上。
砖房升级计划大概是这样的:分三批。第一批优先失去房子且能负担新砖房的普通百姓,还有部分自费建砖房的小地主和建完房能立刻付清费用的富农和小市民。
第二批优先还住着窝棚能负担一部分费用的普通百姓,然后是剩下的建完砖房能付清大部分费用的百姓。
第三批优先大余县下属乡村想建砖房的普通百姓。最后才是外来户和大余县衙的典史和衙役、狱卒等人。
这算是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案,讨论结束,计划就开始了。
谈远让人把那些失去房子且能负担新砖房的普通百姓,还有部分自费建砖房的小地主和建完房能立刻付清费用的富农和小市民都叫来了,要他们登记,好做设计安排。
陈闪家属于建完房能立刻付清的小市民,陈闪娘被叫来了。她不识字,但一路上也听得差不多了,她非常心动!
砖房!那可是只有大老爷能住上的房子,现在她们一家也能住上了?太好了!谈老爷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到了县衙门口,陈闪娘一看乌泱乌泱都是人,谈老爷都看不到了,有点吃惊。又想,这么多人盖砖房,那得要多少帮手?得赶紧把她们东山的人叫到大余来打短工挣钱!
第118章 老爷们商量抗税 第一批砖房建设中……
谈远也觉得人太多了, “乡亲们,听我说, 别吵了,排好队!”
谈远看到了陈闪娘,眼前一亮,指着她道:“陈闪娘,你是建完房立刻能付清费用的,叫那些和你一样的都排你后面。”
陈闪娘被谈老爷注意到了,很得意, 也很愿意站在最前面,就帮着排秩序。
谈远见效果好,又道:“姜老爷, 你是自费建砖房的小地主, 叫和你一样的都站你后面。都站他后面。”
剩下的都是普通百姓,谈远也是一样, 终于三列队都排好了, 然后就是登记了。登记姓名职业住址排队顺序, 要给他们家建房时县衙会通知。
由于这些人里陈闪娘最给力最快搞好秩序,所以谈远先给她这队登记。
市民队和普通百姓都有男有女, 小地主队基本都是男的,他们在家都是大爷, 见自己排在后面, 立刻不高兴了。
“谈大人, 怎么先给她们写?她们是粗俗的女人,话都说不清。”
陈闪娘一听就生气了,但又不敢回嘴,她可得罪不起这些老爷。
谈远道:“因为她们排队最快, 最给我省劲。不像你们,还给我找事,不想当第一批盖房的了?”
“想想想。”
谈远登记了几个人,那几个人都不走,围着看他写她们看不懂的毛笔字,“真好看,这字真好看。”
小地主队有人心思活络了,“谈大人,谈大人要在县学教学多久?我们能把家中子弟送过去吗?”
谈远点点头:“只要在我这考核通过就可以,县学还是有点要求的。另外,不要再打扰我了,你们是最后一队,总不想摸黑回家吧?”
这么一说,果然再没人说话了,谈远很满意,专心登记。
这一登记完他才发现,第一批无房百姓里很多家中子弟都在各地当兵讨生活。
现在的话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可见这些百姓真是底层,孩子也没什么前途。
最后一批的县衙吏员也是一样,吏几乎永远是吏,不被尊重,子孙三代也不能科举,前途无望。
但,谈远想,如果吏能升为官,那吏的位置也为被官员们的子弟占满的,根本没有普通人的位置。
不过士兵地位这么低下真是不该,这样士兵还怎么有战斗力打瓦剌打倭寇?谈远当即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阐述自己的观点。
写完,继续处理砖房的事。第一批一共232户,分布在大余县各个地方,而那些砖瓦匠最多同时盖10户人家,还有材料,各方面都要协调好。
谈远没让大余百姓失望,登记完的第二天就确定了第一批中的第一部分,一共十户:围绕着县衙的十户,开始动工。
陈闪家就是这十户里的一户,陈闪娘听说自己家是最早盖砖房的,又是惊喜又是骄傲。
她对人说:“我就猜着了,知道第一个是我。”
这时候陈闪娘在东山村的娘家人也来了,他们第一个打工地点就是自己熟悉的村里人的家里,不会被苛待,他们很满意。
所以,当谈远确定第二部分的十户去看最开始十户时,就发现数陈闪家建的又大又好。
陈闪娘很得意,本来是盖完给钱,她想提前给,显得她更厉害。
谈远一听这可不行啊,他知道自己用不能商量的语气更好使。
“大娘,提前给他们容易不给你好好干活,到时候房子开裂影响住怎么办?吃亏的还是你们。再说了,没多久就要交秋税了,交不上钱可不是好玩的,钱还是别急着给出去。”
陈闪娘原本是兴奋,一听,顿时感到遗憾:“谈老爷说的有理。”
“当然。你不要被他们捧得飘飘然,想要多给钱就厉害了,闷声才能发大财。不过你这房子盖得不错,用了心思,那几家都没有大娘你家的好。”谈远又找补道。
陈闪娘一听又兴奋了,“那当然,他们都是臭当兵的,家里能有几个钱?又回不来,只能人家说什么是什么。”
“……”
谈远正要批评她,陈闪已经听见自家娘的暴论了,顿时急了,把人往家里拉,“娘,你说什么呢?”
陈闪娘会看脸色,看谈远脸色不好,也就顺势被儿子拉进去了。
谈远摇摇头,没说什么。看不起那几家的也不止陈闪娘,她不过是敢说而已。
谈远的判断没错,虽然大余县整体比较穷,但也是有鄙视链的,不过谈远在做的事就是打破这条鄙视链。
马雄等大老爷们虽然不知道背后的本质,却本能地感到不舒服。
他们这些不在砖房升级计划的老爷们都聚在了马家,说是给马雄儿子过生辰,其实就是一起抱怨谈远,所以几人在马家一间比较隐蔽的房间喝茶聊天。
他们已经抱怨了好一阵了,马雄听得心情舒畅,忽然有了个主意。
“各位,既然谈大人看得起那帮臭当兵的,看不上我们,这不是马上要交秋税了?这大余县的秋税不都看我们?你说我们要是不交会怎么样?”
马雄的提议得了一致好评。
“是啊,当官收不齐税当什么官啊,要被罢免的!”
“他在,咱们都得足额交,不如不交。”
“一起抗税,咱们一分钱也不出,反正从前也不交的。”
“就是,让那帮泥腿子去交吧!我们……”
等“好评”的人都说完了,在县学教学生的马训导才带点反对的意思说:“可咱们的子弟不都想送去县学读书,真要得罪谈大人?”
反正马训导自己不想得罪。他家在第一批,虽然没有那二两银子补贴,但这么多人比自家单独建造还是便宜。而且县学在第三批,明年或者后年也能换成砖房,多舒服!他干嘛要和谈大人作对?
马雄不屑:“县学?他能在县学教几天?咱们送去南康不是一样的?再说,压服了他,叫他多在县学教不是一样的。”
马训导感觉这位族兄就是经不起捧,只要其他人一捧,他就觉得自己厉害,要和谈大人硬碰硬了。要是他少和这些人混在一起,多和谈大人混在一起就好了。
马雄见族弟不说话了,谅他也不敢透露他们的计划,于是点包家的人。
“你们包家主一直关在大牢里,想必也是支持抗税的,咱们商量一个时间。他要是逼我们,我们就带着家丁去县衙示威,怎么样?”
包家人点了点头。
于是马雄就兴奋地和其他家的老爷们口头商量好了策略。商量完了,他感觉自己像诸葛亮一样,再没有比他更聪明的人了。
于是他又道:“只口头约定不保险,还得立字据,各家保管一张,这样才好都不说出去。”
马雄是老大,自然他说什么时是什么。于是众人画押按手印,又一起发誓绝不说出去。
发完誓,各人心满意足回家。只有包家人没回去,而是拿了字据打算去大牢问自家家主的意见。
人都走到了大牢门口,他忽然想到字据给不了了,而且他们说话做事狱卒都要盯着的,他怎么忘了!
“要见你家家主?”狱卒问。
“不是,我听说谈大人在这?”
“谁哄你玩呢?谈大人这会儿,应该在县衙,要不就在古道那里。”
这人想着,谈大人虽然把他们家主抓起来了,但住得不错,他们想见天天都能见,家主一定是向着谈大人的。
于是谈远就从这个告密人嘴里知道了马雄等人准备抗税的事,还有物证-信上都是他们的手印!
谈远本以为可以对马雄放心了,没想到一时半会儿顾不上他,他又被人哄成傻子了,不给马雄等人一个教训是不行了。
“把包家主请来。”
谈远把这事告诉包建议,看他是什么反应。
“马雄竟然这么蠢?他总说自己是秀才,原来也没多聪明,不像我跟老爷,感觉比从前长进不少。”包建周说得真心实意。
谈远笑了,“这事你觉得该怎么办?”
包建周不答反问,看着自家人得意地问:“这事该算我戴罪立功了吧?”
谈远点头:“当然算。”
包建周道:“要是我们矿上有这样的事,我们才不会等他们成事,当晚商量好,第二天我们就抓人了……”
“停!”谈远无奈,“你可别又说出些本官得给你加刑的东西。”
“是,是。”包建周连忙给了自己两巴掌,“我们这样的粗人,管不好那些矿,谈大人分一两个去吧?反正它们本来也是官府的嘛。”
“包家主,你忘了你为什么坐牢?行贿!你现在是在干什么?”谈远虽不知道包建周打的什么算盘,但人他是不可能放的。
包建周不敢再说了,他只想把嘴缝起来。
不过谈远觉得是该对包家的矿多上心了,钨矿产量高了,他也好多收税。
“包家主,你说这马雄是怎么回事?之前看着还好好的,忽然又想抗税?这样的人,本官不给他们个教训,他们还真以为我是个善人!”
谈远很生气。
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他们想用暴力让他屈服,那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官府的暴力,打服他们!
他可不怕事,估计他最近太温柔了,打包建周那一下他们早忘了,可见必要的时候还是得秀秀肌肉。
第119章 三位大才 秋高气爽
谈远在明, 老爷们在暗。那一天来临前,双方相安无事, 第一批砖房建设得很顺利。
但谈远一直有派机灵的白役注意他们。
终于,秋税开始征收了。今年没有灾,钱粮收缴不算难。直到遇到了这些大户,一粒粮他们也不交,态度还很嚣张。
闪红米气得差点和他们吵起来,但最后还是忍气吞声,回去通知县令, 同时暗暗决定,到时候他一定要下狠手!
“好啊!我们怕他们不成?”
谈远立刻叫陈典史把兵调过来,士兵们听说是打大户, 都庆幸刀磨得快, 枪磨得亮。
倒把谈远吓到了,连忙强调:“只是给他们个教训, 最好不要闹出人命, 不然我这乌纱帽就要丢了!”
当然不会, 谈远故意把事情说严重。效果很好,士气一下子就回落到正常水平了。
谈远把士兵布置在县衙和来县衙的路上, 等着马雄等人自投罗网。
而马雄听说有人抗了税,态度嚣张, 衙役却无可奈何时, 一下子兴奋了, 立刻点上几十名家丁就要去县衙汇合。
“老爷老爷,下轿吧?”
“什么?”马雄怎么感觉这么熟悉?
待出来看到了路两旁拿着刀枪的士兵,马雄明白了,这不就是他第一次见谈大人的阵仗吗?
马雄不是真的傻, 他立刻反应过来,消息泄露了!谈大人一定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有两条路,一是死扛到底,就是抗税就是不交,只要打赢这些兵,谈远就是低头做人。二是麻溜跪下,主动认错,但这太丢面子了,而且八成要挨板子,他还得成笑话。
“马老爷,姓谈的八成就在县衙,……”
其他老爷也来了,马雄想,他得尽快决定了。
而谈远在屋里,白役一直有向他报告那些老爷的位置和状态。他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走出去了,果然看到远处有一群人。
他干脆叫衙役搬了凳子在外面给他做,又叫他们把板子擦干净。他要打人,但不想让他们屁股感染,他真是个好人。
耽误了这么一会儿,老爷群总算走到谈远面前了,马雄还没下定主意,而其中最激进的姜老爷,已经把嚣张搬到脸上了。
他指着谈远:“就你要收税啊?你也不看看自己,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谈远一站起来就把他吓住了。
谈远当然不会任由人当面辱骂自己,如果他不主动闭嘴会有人帮他的。
谈远道:“人都来齐了?很好,我的人也来齐了。”
姜老爷一听不好,看了看四周的士兵,“你,你这话什么意思?”
谈远不理他,换了方言对那些老爷们身边的家丁道:“小伙子们,跟着你们老爷来闹了?知不知道这是要抓起来的?现在放下你们手上的棍子镰刀锄头等,举起双手,我可以既往不咎,不然,你们要坐牢几个月!到时候家里怎么办?这些老爷们就是做上十年也没事啊!”
各家家丁都犹豫起来,他们本来和谈大人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甚至还得了点好处。
士兵们拿着刀枪对准了这些包围圈里的人,他们渴望动手,到时候刀剑无眼,投降不及时也不能怪他们。
马雄越想越害怕,包建周怕死他也怕,万一真打起来把他打死可怎么办?
马雄来不及多想,就叫自家家丁丢了武器举起双手,然后又去卖姜老爷,一巴掌呼在姜老爷脸上,“你刚刚说的什么,还不赶紧下跪认错?”
谈远看得挺爽的,他有时候真想动手打人,可惜他要注意形象。
姜老爷捂着脸看看马雄又看看谈远,颤颤巍巍跪下了。马雄看看那些兵,一咬牙也跪下了。
这两人都跪了,后面不想跪的老爷都得跪了,家丁们也跪,于是跪倒一大片。
谈远把家丁们叫起来,道:“好了,既然放下武器,此事就与你们无关了,想回家的回家,的留下的留下。”
一大半的家丁都回家了,他们走离开了,谈远叫衙役把这帮老爷都捆起来了。
“陈典史,来活了,审吧。”谈远掏出包家的字据给他看。
陈典史是当地人,很知道这些老爷的能量,虽然知道自家老爷不凡,但还是吓得躲在县衙里不敢出来。
出来老爷们都被捆起来了,心中升起一股敬意。从此以后,大余县就是谈老爷说了算了,他们这些副官皂吏说话也顶用了。
陈典史干活找物证和人证,谈远剩下的事就不用管了,他看着眼前的士兵个个干瘦干瘦的,忽然有了想法。
这些士兵本该县尉管的,但大余县没有县尉。他以后还有很多用到他们的地方,比如建官营砖窑?这些士兵这么瘦,一个月吃一次大餐,县衙应该负担得起。
谈远站起来:“都站好,排好队,本官有话对你们说。”
谈远的话说完,士兵们都非常激动,喊着万死不辞什么的。
“不用不用。现在到处都在盖砖房,砖块值钱你们都知道吧?我要从你们中挑一部分盖官营砖窑,赚的钱给你们吃一月吃一次好的。强壮的自己报名,瘦的我可不要啊。”
士兵们踊跃报名,谈远很得意,他想这不得表功一下,顺便让永巨帝在他的奏折里看到世情民意。
奏折不是密信,送得比较慢。送到时,永巨帝刚吃完最后一批荔枝,他是皇帝,也只有3颗。所以与他对弈的黄棋不可能吃到,不过黄棋也不羡慕。为下棋他去过南方,早吃过荔枝了。
永巨帝看完谈远的奏折,很是欣赏,给黄棋看:“你看,朕虽下棋下不过你,但朕手下的官员能干,朕皇帝还是当得不错的。”
黄棋奏折还没看上一眼就道:“那是自然。”看完他反应过来,这不是谈远的奏折吗?
“陛下,这人可是叫谈远?江西省永宁县人,那草民应该是他的师兄。他,草民还是龚子传都是一个私塾的。”
永巨帝很惊讶:“什么私塾培养出你们三位大才?”又想,既然是明远的师兄,那他赏赐也该多给一些。
“明远很能干啊,大余县穷山僻壤,他竟能有办法让他们住上砖房?哈,徐州城内的百姓也未必都能住上砖房吧!”
黄棋不懂经济之事,但穷地方的人都能住上砖房,那不是全国的人都能住上砖房了?确实厉害。
黄棋与皇帝一起赞了一会儿谈远,得到了不少赏赐,他带着赏赐回了龚家,他在京城这些天都是住在龚子传家里的。
龚子传对于谈远的情况是知道很多的,知道黄棋得了赏赐对谈远有了兴趣之后,就告诉了他许多。
京城与大余像是两个世界。
不过此时的大余虽然还不够好,可百姓的精神面貌也许还强过京城呢!谈远也不知道,他没法对比。
现在,秋税已经收齐了交上了,第一批砖房也建好了,陈闪住上了新砖房。
只要第一批砖房通过验收,第二批砖房的建设也快了。对了官营砖窑开始产砖了,第二批就没第一批那么缺砖了。
按理来说,谈远该像关注第一批砖房那样关注第二批。但第二批总是比不上第一批引入注意,而且翟居安和翟天墨都判了死刑,明年秋天就斩首,他当然更关注这个。
古代车马慢,书信传递的速度有时候还比不过口口相传,谈远早听到了风声,所以他没有急着打开朋友们给他报喜的信看,他看的是莫来明的信。
上次,谈远临时编的产量价钱什么的莫来明都已经知道了,他没有异议,他这次来信更专业了,信里内容也更直白了,他想要大明的造反成功的经验!
谈远可不敢回他,看完连忙把这信息写奏折上打算报上去。至于莫来明催促赶快生产箭杆什么的,等他第二批砖房盖完再说,现在人手不够。
处理好莫来明的信,谈远给自己倒了杯绿茶,要好好看朋友们的信。
真是惬意啊,秋高气爽,清闲无事,正该看朋友们的书信一乐。
“老爷,验收好了,没问题!”外面跑进来一个衙役。
谈远这才想起,哦,他还在上值,他在县衙,现在这里不是他家了。
“很好,我明天再亲自去看看,没问题,后天就开始登记第二批,大后天就开始第一部分的建设。”
后天到了。
同第一批一样,第二批的人也很多,不过这一批人的穿着比上一批大部分人的稍好一些。
比如姜阿磨和她的孙女。按当下人的一般印象,姜阿磨该像第一批的穷苦百姓一样面黄肌瘦,只是精神好。但姜阿磨这些日子吃得不错,还特地梳了头穿了比较新的衣服来,60多了看起来像50几的人,她孙女也吃得不错,手上正拿着块果脯吃。
排到姜阿磨,她迫不及待地问:“谈老爷,我家能是第一部分吗?”
谈远见过很多急着要新房子的,但是没见过这么大岁数的。
“阿磨奶奶,不行的。你家是土房,现在还有人住窝棚,得先紧着她们。嗯,建完房你能至少付清一半钱吗?”谈远问。
姜阿磨一听自己的经济实力被怀疑了,立刻把孙女拉起来:“谈老爷我怎么会没钱呢?这些日子我到处找活干,那个砖窑我也干活了呢!你看,小狗我养得多好。”
姜小狗佬被她奶奶拎起来难受得要哭,放下来,吃一口果脯,还是没哭。
“嗯。阿磨奶奶,要是第一部分你发现有人负担不起,你就报给我,你们换换,省得她们要面子不好意思跟官府说。”谈远建议道。
第120章 山老鼠吃不吃? 月娘独自去玩
姜阿磨一听, 这办法好啊,连连点头。
谈远见此, 也微笑点头。想想,又喝了口绿茶,像姜阿磨这样健谈的老人家太多了,他得润润喉。
果然,每隔几个人就会出现健谈的人,男女都有,谈远都得陪着说话。
登记完, 谈远这次注意到了矿工。上回是士兵,他们处境更惨。这回的矿工虽然辛苦但境遇明显更好。
这引起了谈远的兴趣,他打算去包家的矿上看看。钨矿在现代是重要的资源, 作用很大, 但在古代?谈远要不是到了这块还想不到钨这个金属,钨的价值在古代完全没被开发!
要是开发了, 包家就不是小地头蛇了, 就得登堂入室了。
这次因为盖房的事, 谈远没决定立刻去,而是打算两三天之内去。
回了家, 到了谈府里面,谈远下班了, 当然是继续看信。他特意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舒服的环境。
打开, 里面果然是好消息, 和传言的一样,两个姓翟的已经定了罪名,明年秋天就是死期。
不过,朝堂之上有许多为二人求情, 认为处置太过的。谈远看到这有点不高兴,不过他相信永巨帝能顶住压力执行死刑。也不对,永巨帝在延续隆景帝的政策,也可能被劝动搞宽政了?
谈远觉得写份奏折为自己的主张出。
又看了几封信,谈远发现吴骄对这事的反应特别大?他大肆嘲笑翟居安,认为翟居安是差官?
有点意思,谈远于是从他开始议论翟居安的部分看起。
“明远,我就没见过翟居安这么蠢的知府。他竟然逼抚州大族人家女儿做他的妾,还以为这是拉拢?他以为自己是同进士了不起,其实谁稀罕让女儿做他没名分的妾,只有那种丧尽天良的爹愿意吧!我本来也想纳几个妾的,但我还没有纳妾的资格,也不想收“干女儿”,太恶心了,最终收了我妻子的一个婢女就算了,这种人……”
“他还胡乱判案,收了贿赂还打被告,真是看不起人啊。银子是肯定不能收的,收也不是那样收啊。我也不太会判案,就请了当地的小吏帮我调解,判案也太难了吧!你怎么……”
“说到前面打被告的事,他是真爱用刑啊。原告被告都受刑,人家能满意吗?最后治一个滥用私刑之罪也是活该,突然想到,你那么不会刑具都没几样吧?哈哈哈……”
呃,谈远想了想,大余县好像还真没有几样刑具?谈远摇摇头,算了,那不重要。
谈远给他回信:“……你在湖广,只要稍微用心是很容易做出政绩的。你家也算有点关系,你自己……”
想到湖广,谈远有点想管大县了。大余县才几千人虽然指挥容易,但经常人手不够,像箭杆什么的他都还没开始,实在耽误事。
几万几十万的大县管起来肯定有难度,但应该也比大余县管着有意思。
谈远继续看信,信里风景多。
看完,写完回信,谈远没忘记去包家的矿上看看。为此他特意赠送了包建周一天的放风时间,让包建周陪自己到处看看。
包建周终于能出来了,他换了身装扮,穿着老爷穿的长衫,不像牢里穿的那样朴素。
照着卧房的铜镜,想到大牢里的生活,包建周再也不想坐牢了,坐牢原来这么难受!
两人到了包家的第一座矿,包家的矿不多,一共就三个,这个地势最低产量最小,但最近。
谈远本以为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矿坑,矿工在里面光着身子进进出出。没想到是矿工穿着裤子铲起一堆石头放进水里洗洗涮涮。
“这也挺晒的。”谈远道。
“他们都晒惯了的,要不是怕女人看见,都想脱光的。”包建周说完又道:“我这矿上还有女人的,就是工钱更少点。”
“去下一个矿看看。”这个矿太小了,一览无余,谈远看完就没兴趣了。
“是是是。”包建周道。
“为什么女人工钱少?”谈远在马车上问。
包建周巴不得问:“因为男人干得多,只有一两个女人像男人一样能干,那拿的钱也是一样的。”
到了第二个矿,这个矿跟第一个很像,但没有河,而且有矿坑。
谈远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开采钨矿的,于是一边走过去看,一边问包建周。
“这里更好点,上面挖完了地下还有,就是没水不方便。先再这里筛,把大石头筛掉,钨砂留下,再装车运到下面去洗筛。托谈大人的福,不要他们站水里洗了,雇老人孩子就能筛。”包建周讨好道。
谈远想起来了,搞那些水利工程,小坝小湖之外还有利用水力的装置,包家也算是给县衙提高收入了。他若是不用,给农民就来筛稻谷也不错。
谈远走到矿洞口仔细看,“欸!这是炸过了吧?还挺高的,不会出事吧?我们下去看看。”
“可不敢下去。”包建周拒绝,他是见过死人的。
“下去!”
谈远把包建周弄下去,自己也下去。矿里面用木头撑住了,不过两边看起来也挺结实的。
谈远没有往深处走,在墙上扣了点石头,不知道这个变质岩还是沉积岩还是什么?下面挺热的,谈远待了一会儿就上来了。
“还有一个,那个矿就全是男人了吧?”
包建周笑道:“大人聪明,确实都是男人,不过还是穿了短裤和草鞋的,这都是石头挺尖的。”
到了第三个矿,这个矿的位置就深了,看完回去就要天黑了。
谈远一眼就看到了很多个矿坑,比前两个壮观多了。但是仔细一看,产量也是很少,很久才运出一车石头。
“你们这卖给谁?价钱怎么样?”
包建周说到这个就扼腕:“价钱不好呢!偏偏是个钨矿,要是像南康那边是锡矿就好了。卖给附近几个省,他们说加在铁里面做东西更耐用。”
谈远对钨了解不多,但他知道这是个好东西。可惜现在技术不够,还是维持现有局面最好。
“就这样吧,也不要扩张了,我大明实行矿禁政策你也不是不知道,以后把精力放古道那边去。”谈远建议道。
包建周只是点头而已。
谈远又去矿洞口看了看,还看了矿工住的地方和吃的饭,还有他们婆娘种的菜。这里的矿工为了多赚点钱都住在矿上,很少回家。
“谈老爷!”矿工们都认出了谈远。“包老爷。”包建周也被认出来了。
谈远之前听到那个高瘦的年轻人要回家,忽然想跟他回去看看。
“你家不是在盖房子?坐我的马车回去也快一点?我去你家看看。”
这个年轻矿工不敢拒绝,扭捏地答应。真坐上马车和敬佩的县太爷坐一起,他又兴奋起来。
到家了,他跳下马车,大声道:“娘!县太爷来我们家了!”
谈远于是被热情地招待。
这家人也是土房,但之前被洪水泡,后来被雨水泡墙角看着有点软。而且一半都拆掉了,砖房正在盖。
也许是谈远看着墙角的时间有点久,大娘道:“谈老爷,你别担心,塌不了,我们住了这么久都没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本来我们大余很少下大雨的,就这几年雨水特别多,唉,叫人怎么办?还好有谈老爷,日子才能过下去。”
谈远笑了:“以后就好了,哪能年年下雨?我到处看看。”
这个时候已经戌时了,大概晚上6点,盖房的人都在。都一边同谈远说话一边盖房。
这个时候的青砖瓦房虽然比不过现在的红砖水泥房,但谈远觉得应该也比土房子好多了,这个不怎么怕水。
看完了,谈远打算道别,然后把包建周送回去再回自己家。没想到靠近就听到大娘对儿子说:“你去买点肉啊,谈老爷在我们家连肉都吃不到?”
“现在这么晚了哪里有肉?”
“你上次打的山老鼠还有,鼠干谈老爷吃不?”
鼠干?谈远想了想他倒是不介意尝尝,但是月娘应该很介意吧?要是吃了鼠肉,那就不能亲近月娘啦!
“大娘,我要走了!”谈远高声道。
大娘松了一口气,但还是努力挽留。谈远拒绝后马车往家走,他撩起帘子看,马车没走多远就注意到姜阿磨家在打地基看着是要盖砖房。
姜阿磨是老,姜小狗佬是小,这一老一小哪怕是在现代也要特别关心,更别说是在古代了。
谈远干脆下车,去姜家看看。
而姜阿磨早注意到谈老爷从陈家出来到了自己家,放下铁锹就开始检查自己身上哪里不干净,要弄整洁。
“姜奶奶,盖房子啊?也是您老运气好,刚好就有愿意换。干活这么累,晚上吃什么啊?”谈远道。
“是啊,我老人家命好,不然怎么遇上谈老爷你这样的父母官哦!吃得好啊,你看,这些菜都是猪油炒的,还有蒸鱼。”姜阿磨很自豪。
谈远摸了摸姜小狗佬的头,“没亏待自己。这些菜都是她做的?”
姜阿磨笑道:“那当然,我要干活哪有空。她也乖,菜都做得好,谈老爷在我家吃饭吧?”
“不了,我马上回家。你们一老一小日子过得挺好啊,厉害,还是您老人家能干。”谈远夸道。
姜阿磨被大官夸了,眉飞色舞:“那是!以前发大水,把我分去缝口罩,我缝得也不错。后来让我去通路,我也……”
谈远听完对这一老一小放了心。
“还是要有谈老爷你这样的好官啊,要是来个坏官,随便收什么税,我老太婆就要被压死了!”
姜阿磨真心实意希望谈老爷一直留在她们这。她想,要不明天去问一问大师,谈老爷能一直留在她们这里吗?
“好,我知道了,走了!”
看着包建周重新被关起来,谈远总算回到了家。家里有妻子在等待,还有做好的饭菜。
高月娘已经在吃了,饭都吃了一碗了。谈远连忙也去盛饭,他饿了。
“怎么这么晚回来?”
说完这句关心的话,高月娘略带抱怨地说:“你说要陪我去梅州玩的,结果一天天忙成这样,哪有空。明天我要和绿衣还有星儿自己去,你就待在家里吧!”
“啊?月娘你不要我啦!”
谈远怎么那么别扭呢,“我再凑几天旬假陪你去吧?”
“哼!不麻烦你,这一个来回那么多天,有你在也玩得不痛快。我们三个再加上两个小厮就好了,我会给你带东西的。”
“唉!那就谢谢娘子了。”
虽然饿,但谈远却觉得这顿饭吃得没滋味,这一去还不知道月娘要玩几天。他就算攒够假,两人一起玩时间也紧张,还不如现在这样松弛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