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小民尊严此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
此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本书以后的发展,人民文学同样也没意识到后续的走向。
所有人都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新书发布。
直到第二期发表,人民文学的封面选择的是命为秦5-1的战斗机。
银灰色的飞机,流线型的设计,扁平的机身,跟现在的主流战斗机有明显区别,至少从外观上看是这样的。
在小说里,这款飞机是大秦研发的第五代飞机,拥有顶级的隐身能力,不止是雷达隐身,还有光学隐身、红外隐身、声学隐身。
旱地拔葱能力也是一绝,飞行速度和悬挂能力也没有因此被废弃,标准的六边形战士。
当然,在现在的人看来,这玩意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除了科幻片,不可能真的存在这样的飞机,就连阿美莉卡和苏格勒都没有这样的战斗机。
但是这不妨碍这样的战斗机被人喜欢,还有人专门收集人民文学这一期的封面。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秦重工》这本小说就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它的写作方法跟李稻花之前的书完全不同。
这点从第一期就能看出来,哪怕只是前期铺垫,用到的也是大量的专业术语,赵阙的穿搭描写也十分生硬。
仿佛重点不在赵阙如何穿搭上,只是为了介绍赵阙穿搭的物品如何,不遗余力的介绍各种高科技产品。
“老杨,老杨快来看!”
一处研究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冲着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喊,边喊边往对方身边快走。
“我没聋,没看我忙着呢。”老杨没有转头,只是忙着自己手里的计算。
“别写了,来看。”白发老人把自己手里的杂志硬塞到老杨眼前,挡住他的视线,让他不得不看。
“我不看这个。”老杨只是看了眼封面,立刻嫌弃的转过头。
倒不是他看不起人民文学,而是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与其花费时间在放松身心上,不如多攻克几个难点,好让国家的科技水平往前推进一点。
就算是看书,他也只看相关专业的书籍。
其实白发老人也跟他一样,刚开始手底下的新人给他看的时候,他也没工夫看。
“五代机你也不想看吗?”
国内三代机于82年提出,86立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研制出三代机。
听到老人的话,老杨心里一惊,以为是阿美莉卡已经研究出来,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和阿美莉卡的差距会更大。
每一代战斗机之间的差距,都不是仅靠飞机数量能抹平的,再多的三代机,在五代机面前也无能为力。
这下他不得不拿起杂志,封面上与众不同的飞机让老杨悲喜交加。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战斗机的外形差别不是太大,只有刻意去记忆,才能区分不同的机型。
对专业人士来说,战斗机的外形就能看出很多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不愿意提前暴露飞机外观的原因。
越是清晰的外观照片,越是暴露出很多设计方面的思路。
更别说人民文学上面的照片,一手资料,外观简直不要太清楚,打开书,里面还有更详细的黑白线条图。
“这是……已经公布的数据?他们已经试飞成功,进入服役阶段了?”
这么清楚的图片,一般只有服役之后,才能被人搞到,偷拍很难拍到这样清楚的。
“这是科幻小说里的五代机。”
……老杨沉默片刻就是暴怒:“你这不
是瞎搞,那群写小说的懂什么飞机!”
“你仔细看看,我觉得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再说,科幻小说嘛,本来就是,他们负责幻想,我们负责实现,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其实,他们还是挺喜欢科幻小说的,而且,阿美莉卡有时候画的大饼,跟科幻小说也没什么区别,他们负责画,国内负责实现。
只是后来他们越来越画不动了,或者是不愿意画了,可惜。
李稻花他知道,没看过她的小说,不过有时候回家,家里孩子会经常在他耳边念叨,还问他认不认识李稻花,能不能帮他带个签名。
反正已经被打断思路,老杨干脆看起来,一边看,一边在心里盘算着靠不靠谱。
看完发现,小说里写的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后面呢?”
“后面没了啊,这本是这个月的,一月一刊,你不知道啊。”
老杨拿着书,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下定决心,他们要另外拿出一批预算,用来买人民文学。
别看这好像没多少钱,可是这些预算每一毛都是很珍贵的,他们买的也不多,这篇小说连载完就立刻取消订购。
后来吃饭的时候听说别的项目组也要买,老杨决定省下这笔钱,大家都是同事,借过来看看也是应该的吧。
“呦,换新飞机了?秦5-1?这是哪的飞机?”
航空大学宿舍里,一个男生在往自己的床铺墙上贴海报,被室友看到调侃。
“大秦五代机,六边形全能战斗机。”
“大秦?秦始皇的秦?”
“对,大秦重工里出现的第一架战斗机,怎么样,漂亮吧。”
“漂亮是漂亮,不过大秦重工是哪个军企?我怎么没听过?”男生摆弄着自己的录音机,他这两天在广场穿着喇叭裤跳舞,认识了不少女生。
“稻花的新小说《大秦重工》,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好好看看。”
“小说啊,那你这飞机不就是花架子吗,中看不中用。”
贴海报的男生没理他,只是自顾自的继续贴,这都算不上海报,只是他自己把人民日报的封面给裁下来了。
欧阳远他们其实已经印刷好海报了,就是现在曝光的只有一个战斗机,再等两期,再出来几款产品一起上市。
他还到工厂去,找工厂的工人们做战斗机模型,铁皮喷漆的,这东西可不便宜,想做的精细更贵,最后还要人工打磨。
模型没有做很多,根据李稻花的建议,战斗机还有专门的摆台,金属的支架让战斗机可以在摆台上呈现出飞行的姿态。
做出来组装完成,欧阳远第一时间给自己办公桌上放了一个,就放在小红旗旁边。
每个来他办公室里的人第一眼都能看到这个特殊的摆件。
但是询问价格之后,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这样一个不能跑不能飞,只能摆着看的摆件,对他们来说还是太奢侈。
第三期人民文学的封面是航空母舰,目前亚洲只有阿三拥有航空母舰,哪怕那只是从呆英买的,那也是实打实的航空母舰。
并且这航空母舰还成功参战过,获得不错的战绩。
国内也一直在研发航空母舰,这是必须要有的,有航空母舰,海军才算是真正有了远洋作战能力。
还没等欧阳远他们的正牌海报出场呢,盗版海报已经反应过来了。
不少小商贩专门到学校门口卖海报,学生是买海报的主力人群。
之前都是买各种明星,国外的,国内的,男的女的,家里学校,能贴的地方都贴上。
现在又多了军工海报,这海报买回去被爸妈骂的几率还没有明星海报大。
虽然那群公知又跳出来各种冷嘲热讽,这种人有的是职业,有的它真的是天性。
这次稍微变变,不骂李稻花,毕竟李稻花的攻击力是有目共睹的,骂国内,写小作文。
就说,他们也是对国内爱之深责之切,他们也爱国,可是谁爱他们啊。
他们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希望国家不要再把钱投入到这些东西的研究中了,多看看身边吃不起饭,穿不起衣服的老百姓吧。
拥有了战斗机和航空母舰又能怎么样,能让大家吃得起饭,穿的上衣服吗?不如把这些钱分给大家。
李稻花刚开始还不知道这事,她忙着看刚画出来的一章漫画,别说,还挺好看,尤其是,为了突出大秦的文化,他们还在漫画中穿插了水墨画技巧,跟当下的硬笔画风有很大不同。
是《九洲》编辑部把这事跟她说了,《九洲》编辑部已经就这样的言论发起反击。
只是公知这种避重就轻的攻击,一时骗到了不少没看出他们真实目的的人。
《九洲》编辑部的反击在李稻花看来也是没反击到点子上。
“不把钱花在军费上,难道要把钱花在战争赔款上吗?跪下的狗永远害怕站起来的人。
有些人为什么害怕国家把钱投入到科研领域,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刚过去四十年,就有人试图再次炮制一个落后的国家。
说出这种话的人,我建议,把他送到前线,用最落后的装备,去守护他的尊严,看他能不能守住,你的尊严与你同在。”
李稻花发了个《尊严圣战》,强烈推荐这些人去前线。
还写了,军人不是守护它们这群玩意的,建议它们自己守护自己。
它们自己守护自己,才符合它们平时鼓吹的自由、人权、尊严……
用最落后的,当然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国家发展科技,那就如他们所愿喽。
至于说落后到什么程度的武器,李稻花这边给出的建议是,她也不是什么魔鬼,刀耕火种,就是石刀吧,好歹是刀,没让它们赤手空拳。
还允许他们穿着衣服,简直太有良心了,当代道德楷模。
这群公知不搭理李稻花,惹不起啊,还骂不过,那就装没看见,反正不要脸这方面,它们是专业的。
第122章 歌功颂德不跟李稻花说话没关系,……
不跟李稻花说话没关系,反正读者能看到李稻花写的,这才反应过来,说的没错啊,差点被那群不要脸的给糊弄过去了。
以前没条件,小米加步枪,现在有条件了,还小米加步枪,那大家不是白解放,白赶英超美了。
不要脸的玩意,坏的很呢。
《九洲》作为硬钢第一线,也不是没有人想过从内部瓦解。
但是首先,《九洲》创办的时候,本来招收的很多就是年轻人,有这样的好工作,以目前的工作环境,轻易不会离职。
这就导致《九洲》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大量招人。
哪怕是招人,刚来的人也都要从小编辑开始做起,主要是负责外国新闻搬运这部分工作,能做手脚的地方不多。
既然是想搞事情,那必然要做一些事情,只要被发现,立刻辞退,反正他们不是国营,没有铁饭碗一说。
而且,限制他们进《九洲》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雁过留声,越是这样的人,他们越是跳的高,平时就喜欢发表一些反智言论,背调就不容易通过。
《九洲》的读者越多,这种人越难
受,平时还要装作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
《大秦重工》那更是戳心窝子,这可不是一般的爽文小说,这写的,谁不得想想真这么干,那国家得多带劲,大家腰杆子得多硬。
都不用他们想,小说里自己就写了,那大秦国民的腰杆子,就跟从小吃着钙片长大的一样,根本弯不下来一点。
在各个国家都能看到大秦国民在国外溜达旅游的身影,甚至全世界都能看到大秦船舰到处溜达的身影。
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透露出一股平和的气息,我不打仗,我只是来你家看看,我没啥意思,谁不喜欢看热闹呢?
有不少读者看完感慨,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能像大秦这样,无惧列强。
今年的国庆并不准备阅兵,但是有庆祝活动,早早的,很多地方都开始准备庆祝仪式。
北平当然也不例外,而且作为首都,每次这样的节日,北平都要迎来入平高峰期,更要准备充分。
各大报纸也在报道即将到来的国庆,作为庆祝国庆的作品,《大秦重工》也在报道行列。
北平日报采访李稻花,问她为什么想起来创作《大秦重工》这样的科幻作品。
“这部作品的争议性还是很大的,有读者认为您这是在歌功颂德,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认为我在歌功颂德的人,本质上是不自信,觉得我是在用科幻片来满足一部分人的幻想,但是我觉得,这不是科幻片。
矫枉过正的后果就是极端吹嘘国外,而忽视国内一直在做的努力,当然,现在我们在很多方面不如国外,这是事实。
但我们也在飞快的进步着,建国四十年,我们已经走完了许多国家百年路程,假以时日,一切皆有可能。”
有些人是看不到客观事实的,实际上,就算是后来国家确确实实站起来了,也有人一直跪在地上。
不止自己跪,还强烈要求别人跟他一起跪,要不然不就显得它不是人了吗。
李稻花在最后还给自己打补丁:“说我歌功颂德的人,嘴巴最好闭严实,再多废话,我让你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歌功颂德。”
开玩笑,反正这些人已经看不惯她了,再多说话,她不介意再写一本更夸张的,直接奔着气死他们去的那种。
哎?思路突然打开,把这些人气死,那岂不是少了很多苍蝇嗡嗡叫。
看完李稻花的嚣张发言,就连爱看《大秦重工》的人都觉得,李稻花太嚣张。
不过,她这么说,那她写出来的真歌功颂德的得是啥样啊?真好奇啊……
被李稻花威胁,这些人觉得,怎么可能还有比《大秦重工》更科幻,更歌功颂德的,真写出来,还要不要脸了。
不过李稻花这个人就不好说,指不定她还真就能写出什么奇奇怪怪的作品。
她之前也不是没干过这样的事。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报纸上那些喜欢盯着李稻花和她作品的人,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在李稻花那受的气,受的委屈,都要从其他人身上找回来。
他们自己是不会互相攻击的,毕竟,打狗还要看主人,他们是同一个主人。
《大秦重工》李稻花并没有授权给伊恩,她不想这部小说给国外看,哪怕知道他们就算是看了,也没能力研究,他们最擅长的是建PPT。
按照这样的算法,李稻花和他们算是同行,PPT选手,同行是冤家,还是给同行条活路吧。
本来呢,《大秦重工》好好的在连载,没多久,伊恩打电话过来,问她授权给其他出版社出版她的新小说了吗?
“什么新小说?”
“《DaqinHeavyIndustry》”
“怎么可能,我都没有授权给你,怎么会授权给别人,这本小说是不打算进行海外发行的。”
“哦,那看来我们的法务部要开始工作了。”
伊恩跃跃欲试,跟他抢钱,那跟要他命有什么区别。
他在阿美莉卡,从睡地铁站走到今天这一步,不会有人觉得,他是慈善家吧。
当初跟他一起从偏远小镇到华尔街之后,靠着抢劫混社会维持生活的朋友,在他发家之后,也迅速笼络起来。
这些人的工作跟他后来从偏远小镇带来的人不一样。
已经经历过黑暗社会的人,跟刚来的小镇青年是不一样的,有些法律解决不了的事情,就需要他们上场。
查到最后,跟伊恩想的不一样,市面上卖的盗版,并不是某个出版社私自印刷,而是一个未成年。
当他们找到那个未成年的时候,他正在自己家的杂物房里,用一台破旧的印刷机印刷海报,杂物房里还堆砌着已经印刷好的英文版《大秦重工》。
当然,这还不是对伊恩和李稻花震撼最大的。
对他们两个震撼最大的是,这个杂物房里,除了英文版《大秦重工》,还有《毛选》,海报也不止是《大秦重工》插画,还有两位的画像。
甚至在杂物房门对面的墙上,挂着红色的旗帜,红旗上是白色的锤子、镰刀、齿轮。
伊恩把照片发过来的时候,昏暗的杂物房,一束光撒在男孩身上,让人看不清他的样子,看的最清楚的反而是四周纷乱的环境。
《大秦重工》是男孩找他华裔同学的姐姐翻译的。
他们两个在学校都是被人霸凌欺负的对象,不过他们两个还有不同之处,男孩信美共,希望阿美莉卡以后也能发展成像苏格勒和中国那样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
他的华裔同学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觉得现在的阿美莉卡就很好,不需要改变。
尽管两人观念不同,但是男孩是学校里唯一愿意跟那个同学交流的人,两人关系还算可以。
可以只局限于表面,至少伊恩他们查过去的时候,对方立刻就供出了男孩,顺带撇清自己的责任。
“我们准备起诉他,如果不交够足够的罚金,那他的成人礼绝对要在监狱度过。”伊恩毫不留情。
实际上,他并不知道什么美共,他拍照片发给李稻花,单纯是因为杂物房太红,红色,在这个年代,一般是有特定指向的。
他甚至以为,那面旗帜,是其他国家的,比如说苏格勒。
“额,或许你可以让他在业余时间帮你工作来偿还自己犯下的错误,重点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不是惩罚不是吗,这不应该是你们最喜欢说的吗?”
“拜托,别学那些政客和律师虚伪的嘴脸,他们最喜欢颠倒黑白,如果你不想惩罚他,那就直说。”
如果这个男孩只是单纯的盗印,李稻花当然讨厌。
不过这种盗版,根据男孩说的,销量还挺好,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里。
这个年代的阿美莉卡年轻人,正是叛逆追求个性的时候,主流媒体越是批判李稻花,这些年轻人就越是吹捧李稻花。
也不一定是多喜欢看李稻花的书,也可能单纯是追求个性,与众不同。
根据这样的情况,李稻花干脆就允许伊恩印刷了,但这次就不宣传,愿者上钩。
她是不宣传了,耐不住国内盯着她的人多。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国外知名度也比较高的作者,她的新书在国外开售,那怎么能不报道。
伊恩他们不宣传,低调开售,自然也就没多少人知道,没多少人买。
哎呀,那可就让一些人兴高采烈了,你李稻花也有今天啊,就说了,这种歌功颂德的书不行。
你看看,国外人都不看啦,丢人都丢到国外啦。
在此之前,李稻花的每本小说都要营销,这很正常,就阿美莉卡的识字率,不营销,那销售数据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别人不管这个,只管嘲笑李稻花,嘲笑《大秦重工》自娱自乐。
连带着《大秦重工》的插画也被这些人拿出来嘲笑。
“你信我还是信那群门外汉?”
“信你。”
尽管研究中心觉得李稻花的插画很合理,可没研发出来,也没资格说话。
他们是搞研究的,不是搞嘴炮的,他们更喜欢用事实说话。
哪怕是阿美莉卡画的PPT,国内哪怕怀疑,也要真的做出来后,用实打实的成绩跟他们说,你这PPT不对啊?
最典型的就是天基武器——上帝之杖钨棒,吹的花里胡哨的,最后证明,这武器根本没用。
他们只能加快研究速度,同时孜孜不倦的从外部吸收知识。
李稻花对于这种嘲笑,太常见了,这个年代,阿美莉卡还是灯塔。
可她是谁,说好的,谁敢再说《大秦重工》是歌功颂德,她就真的写歌功颂德小说。
“不至于,真不至于!”人民文学知道李稻花的想法之后,赶紧劝。
第123章 自由灯塔他们找李稻花写专题小说……
他们找李稻花写专题小说,主要看中的还是李稻花的能力,还有就是,李稻花不喜欢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懂的都懂,一群在农村呆了几年的人,各种感慨自己多惨,真正惨的农村人却没有发声的机会。
写之前,他们也没想到,李稻花会写《大秦重工》这样的科幻小说。
写的很好,就是太好了,让人不真实,他们编辑部经常会有老领导感慨,如果这是真的,那该多好。
是啊,多好,没有那场惨痛的战争,老百姓也能安居乐业,怎么就有人见不得这样的美好生活呢。
总的来说,他们不是想让李稻
花写什么歌功颂德的文章,他们要是想要这样的文章,布置下去,很快就能收上来一堆不重样的歌功颂德。
那种没意义。
“你放心,这不关你们的事,《大秦重工》也写的差不多了,不耽误你们。”
李稻花乐呵呵的安慰编辑,装作听不懂说的什么的样子,今天这个功,她是歌定了!
不给你们露一手,还以为她是什么正人君子、贤妻良母呢。
说干就干,李稻花立刻准备。
为了能让更多人看到,把狗骗进来杀,书名不能太明显。
《自由灯塔》《FreedomLighthouse》
这名字,李稻花觉得太优秀了,谁看到书名不想进来看看,别说公知了,她都得进来看看。
哦,对,还不能用她常用的笔名,用布鲁理恩特,这才般配。
「“我们要让乡巴佬看到灯塔的辉煌!”
格斯看着电视上慷慨激昂的政客,用手里仅有的几个硬币支付了酒钱,随后戴上兜帽,进入淅沥沥的雨中。
路上行人大多打着伞,路边的流浪汉在雨中翻找垃圾吃。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一群人举着红色旗帜,边走边唱歌,不少人的视线都看向这群人,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波游行的人群了。
格斯路过这群人,他不在乎这些东西,因为从明天开始,他也要成为流浪汉中的一员,哪怕他曾经为这个国家奉献过青春。
“嘿兄弟,一起来吗?”
格斯只想路过这群人,没想到被一个年轻人拉住,手里也被塞了张红色传单。
上面写着各种各样鼓舞人心的话,如果是以前,他会认为,这是东边写来蛊惑人心的话,而现在……
游行的人有很多,他们穿着自己的工服,带着自己工作的工具,有拿着铁锹的,有拿着扳手的,有拿着扫把的……」
名字是《自由灯塔》没错,你既然都自由了,我宣传什么那也是我的自由吧,什么?你不让我宣传?那就是你不自由!你一定是叛徒!你在侮辱伟大的自由灯塔。
区区红色思想算什么,他们就算是满世界宣传,对于伟大的自由灯塔来说,也一定是无所畏惧的。
这本书主要以退伍军人格斯的视角,看红色思想影响下的阿美莉卡,从闹独立开始,直到阿美莉卡解体。
让你们叫,让你们看看什么才叫歌功颂德,什么才叫终极幻想。
哦,对了,这不是李稻花的幻想,是布鲁理恩特的幻想。
李稻花主打的就是个叛逆,她不就是个写小说的,为什么老是跟她过不去啊。
写到一半的时候,李稻花自己都直叹气,有时候吧,职业的选择很重要,因为每种职业都有对应的职业病。
就说她吧,上辈子干营销号的,这辈子写小说也控制不住自己这颗搞事的心。
距离国庆越来越近,从年头就开始连载的《大秦重工》也正式发力。
除了小说本身,周边也层出不穷,欧阳远确实有先见之明,提前印刷了一批海报。
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有各种渠道,海报的价格能打到同阶层最低,耐不住盗版可以用质量垃圾来降低成本,降低价格。
他们的正版卖的好,盗版卖的也不差,他们的正版主要在市一级售卖,盗版则主要在县一级售卖。
欧阳远他自己私心定制的各种铁模型,现在成了他送给合作伙伴的最好礼品。
因为好几个来过他办公室的合作伙伴,在看到他桌面上的摆件之后,都很感兴趣。
大家有钱了,自然就想丰富精神世界,这时候大人玩玩具看起来不正经,可是放个摆件,你不能说我不正经吧。
“喂?欧阳老板,我想找你定制一个大的航空母舰,多大?最大能有多大?能像真的那么大吗?”
欧阳远一脸黑线的挂断电话,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打电话过来说要订购大摆件的,有的离谱的,就像这个电话,恨不得他给造个真的给他送去。
他要是能造真的,还轮得到他们打电话过来?
造不了一点,最大的也就是一人高,还得等,因为这样大的,它绝大多数零件都要靠纯手工,一个老师傅,带着几个学徒。
其实第一个订单是几个老师傅一起的,现在是忙不过来了,只能让学徒也上,学徒忙活一些非精细的。
很多老板还催呢,都想赶着国庆之前摆在自家办公楼里,这也算是镇宅。
隔三差五的,工厂里就拉出去几个飞机航母什么的,看的路上的吃瓜群众一愣一愣的。
李丰获他们也趁机给自己弄了几个模型,这东西,现在可是紧俏货。
快要国庆了,李稻花也想着正经过节,新书就先慢慢写,国庆之后再发。
而且,慢慢写也是有原因的,这几年她高强度的写稿子。
她现在真的是纯手工写,不像后来,还有电脑,打字比手写快多了,也轻松。
她手上的茧子都起的厚厚的,手指也略微弯曲,这给她一种重新回到上辈子高中时期。
那时候她还收集自己用光的笔芯呢,现在她收集的是空瓶子,钢笔墨水瓶,她已经有一盒子空墨水瓶了。
家里的钢笔也是一换再换,刚开始用的是欧阳远的,笔已经很久了,笔尖都有些分叉,还时不时的断水。
一甩吧,钢笔水又容易甩出来。
总之,那个钢笔很不好用,可对他们当时的家庭来说,那样一支钢笔也属于非必需品,李稻花家就没有。
那支笔也陪伴了她很长时间,中间还是欧阳远帮她换了一次笔尖,因为李稻花根本不知道换笔尖,也不知道上哪买。
后来家里的钢笔逐渐多起来,有李稻花自己买的,也有别人送的,还有欧阳远上外地的时候,帮她带回来的……
家里还有柜子专门放这些东西,里面除了笔,还有稿纸,稿纸也是特地买的。
有些纸好,有些纸差,李稻花现在用的都是经过筛选之
后,留下的好书写的,不一定很贵,但是质量都很好。
每次别人来他们家里,进到书房,就觉得,她家的书房才叫书房啊。
哪怕是这样的精细,李稻花还经常锻炼身体,那也扛不住这十年的造。
再加上李稻花作为荣誉教授,虽然不用经常上课,有时候还是要给学生们做相关演讲。
不止是写作方面的,李稻花对国内外文化的了解更值得做演讲,一群公知都能到处输出自己扭曲的观点,这个时候,很多人对国外还是很不了解的。
有些人长歪,不是他本来就是歪的,而是被歪人从小输出歪思想。
这样一来,李稻花写小说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她准备等以后买台电脑,再招个打字员,人工语音码字。
89年,建国四十周年,李稻花也穿越过来十年,这十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她也是亲眼看着改革开放对国家带来的种种变化。
上辈子她也只是在课本上看到这些变化,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看到这些变化有多大,不止是国家,还有身边的每个人。
她想写一本关于改革开放的小说,真正的长篇那种,每个省在这改革浪潮中的变化。
这需要实地考察,或许时间要很久,但这次她发誓,不搞抽象,正儿八经的写。
国庆节那天,《大秦重工》连载到最后一篇,写的是大秦序列战斗机正式进入实战。
大秦战斗机研发出来之后,一直没有正式投入实战,纸上的数据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