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2)

绯扇 云雨无凭 3734 字 5天前

张启渊太不寻常,珍儿讶异,心想:这要是搁在往年除夕,他必然是打头阵的那个,他好玩儿,会玩儿,是弟弟妹妹们的“头头”,有他的地方就有热闹;可今年,怎么成了这样?

心情不好?不是,你看他翻书的时候都在笑,下眼睑那儿直鼓。

他绝对是遇上好事儿了,只不过这不是件单纯的好事儿,愉快里搀着纠结,能教人变傻变痴。

珍儿下了定论,她的主子这是春心萌动了,欲罢不能了。

在鱼龙混杂的奉国府里长大,耳听八方的珍儿没什么不知道,她懂,人一旦对谁有了那样的心思,再聪慧的都将变成傻的,然后干一些旁人难以理解的事。

譬如,张启渊连着好几天,一有空就打开匣子看那些橄榄跟糖块儿,指着数,盯着数,两个两个数……把匣子合上,摞在一起,用一块绸子包起来,放到柜子里去。过不了多久又从柜子里拿出来,解开绑好的绸子,打开匣子。

这已经不是傻了,是魔怔了,珍儿心里大呼不妙,觉得张启渊是被哪个狐媚子勾引,吸了妖气了。

于是问:“爷,这糖和橄榄,你是不是打算送给谁啊?”

“嗯。”张启渊含含糊糊地应声。

珍儿:“您有喜欢的人了?”

张启渊:“不算是。”

珍儿:“可当心些,找个好人家的姑娘,你们早点儿成婚,让夫人放心。”

“成婚……怎么就成婚了?”张启渊不屑地冷笑,瞄了珍儿一眼,觉得她年纪不大但是脑子老朽,净想些没情调的事儿。

“无聊至极!”他批评她。

珍儿委屈,糖块儿吃完了,就把橄榄吃进去,点头承认:“您说得是。”

又补上:“橄榄挺香的,吃着凉凉的。”

“知道了,”张启渊点头,放下书,腾出手来继续研究他那两匣子东西,嘱咐珍儿,“出去找他们玩儿吧,我要歇着了。”

/

守岁的一夜过去。

次日是元旦,七天后是“人日”,然后,张启渊从捷报告示上知道了魏顺快要回来的消息。

三日前瓦剌部屡次犯边,俞骆、魏顺率部御敌大捷,俘敌方三百余人,而瓦剌部士气崩溃,节节败退。

后,官军又数次列阵邀战,彼方却闭营不出,最终趁夜退离了边境。

魏顺真要回来了,张启渊想,冬天也快过去了。

又几日后。

正月十四当天,俞骆、魏顺一行回京入城,在奉天殿面圣,奏报战况。

张启渊在值上忙碌,没能和魏顺碰面,只在远处看见了长长的队伍,他不知道自己是想见他还是不想见他,就在心里把他那些个“罪行”又琢磨了一遍:他只关切旁人,他不告而别,不说真话,不许自己进门。

张启渊觉得,魏顺是得了圣上的殊宠,在朝廷里专权惯了,就不拿人的真心当真心。

“可恨。”他埋怨他,扶着刀站在城墙边,把官服袖口上的灰掸了掸。

又过了一会儿,张启渊带着下属们回去吃饭了,他坐在角落里干嚼馒头,听别人聊延绥大捷的事。

然而,他的魂儿早飞了。

后来,又听见个小卫说魏顺他们今天大概要去兵部议事,这是战事凯旋后的规矩。

张启渊来兴致了,拿着半个馒头凑上去,问:“你怎么知道的?”

小卫:“每次都是这样,先面见圣上,再去兵部议事,我有个同乡是兵部的衙役,他说的。”

张启渊:“兵部能随便进么?”

“长官,你想干什么?”小卫眯起了眼睛,笑着说,“你想进去那还不简单?让家里跟俞尚书说一声就行了。”

张启渊皱了皱眉,说道:“我没去过,平时去那些地方干嘛?我就是好奇,随便问问。”

小卫:“要是我们,那肯定不让进,硬闯的话是要杀头的。”

“好吧,我知道了。”

别人继续在聊了,张启渊拿着半个馒头退回原来的位置,继续嚼馒头,喝汤,暗自打起了主意。

他要去兵部见魏顺。

也没做什么具体的安排,张启渊想的是走一步看一步,他打算先试试能不能进,要是不能进,就在门口等着。

站在西厂门外丢奉国府的人,站在兵部门外总不会吧?

吃了饭又要去巡城墙了,张启渊觉得这一天过得无比漫长,他等啊等,终于等到太阳偏西,收队,回值房。

下值,换班儿。

禁军有个专给侍卫们做饭的厨房,就设在值房附近,张启渊换了衣服出来,正遇上去买肉的板车,张启渊问赶车的去哪儿,能不能搭车。

赶车的为难,笑着说道:“张五爷,我上猪市口买肉去,您上哪儿?”

张启渊:“兵部。”

赶车的:“爷,实在对不住,不顺路没事儿,我送你一趟都行,就是我这车平时是拉肉的,脏,你看你穿得干净,不合适。”

“不脏,”张启渊急得不行,他才不管干不干净,没等赶车的说完话,就跳到车上去了,还跟人家说,“劳烦您送我一趟,赶不动就换我来赶。”

“行,走吧走吧,”遇上这么个畅快又不矫情的公子,赶车的也没招了,他无奈地笑,上车赶车,说,“马上就到,我这驴脚快。”

驴拉的板车趁风而去了,巍峨的皇城被留在身后,张启渊觉得赶车好玩儿,硬是要帮着赶,问人家:“延绥大捷,率兵的今儿回来了,你看见了吗?”

赶车的摇头:“没看见,我们忙,顾不上看。”

张启渊:“猪市口你天天去?真买肉了?我怎么吃不着多少?”

赶车的干笑:“人多呗,我天天买好些肉呢。”

张启渊半开玩笑:“饭反正是不好,没味儿,吃得我都瘦了。”

赶车的敷衍他:“行,我回去了跟我们厨子说说。”

坐驴车向宫城的东南方去,太阳还没下山,张启渊就被送到了宗人府后门的胡同口,他跳下车,给了赶车的一些钱,然后,顺着胡同走到了兵部衙门。

过了雨水节气没几天,天冷,黄昏,霞光却已经没了严寒时候的萧瑟,多了点儿春日的柔美,兵部门前没什么人,只一个张启渊,两个衙役。

张启渊也不出声音,面对紧闭的大门,看着门上的匾额,发呆杵着。

衙役问他干什么的,他说等人。

衙役:“等谁?”

张启渊:“西厂的魏提督。”

衙役:“稍候,他们马上出来了。”

张启渊:“多谢。”

他恭敬、沉默,思考着待会儿第一句话该说什么,可是碰面来得猝不及防,衙役这就开了大门,一大群人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人多,有十来个吧,都穿官服,其中几个威猛的将领,还有三两个老头儿,他们看上去很忙、喜悦,在说延绥大捷的事。

然后,一行人就迈出了兵部大门,出现在浅红色的晚霞底下。

为首的、中间的就是魏顺,他是西厂提督、是御前的新贵、是大捷的监军,是客,而兵部尚书俞骆在他旁边,两个人凑在一起,还在比划着说什么。

其余人互相道别,各自散开了。

张启渊的视线落在魏顺身上,不过,他先是发现旁边的俞骆和上次见面时完全不一样了,脸颊黑红,又胡子拉碴,眉毛上还留了道很深的疤;而魏顺呢,解了盔甲,换了官服,束着那头褐棕色的头发,人粗糙了一些,可放在五大三粗的俞骆旁边,显得瘦、端正、含蓄、白净。

像青松树,像水仙花。

距离很近,魏顺把头转正,一下子就看清楚张启渊的脸了,他愣了,接着头把头转了回去,继续和俞骆说着话。

倒是俞骆率先跟张启渊打的招呼,他两三步就过来了,笑着说:“这不是国公家的小子深么?怎么在这儿?哎唷,也没多久啊,都快比我高了。”

说罢,俞骆还在张启渊肩膀上拍了两下。

张启渊往他身后指,说:“俞大人,我听说魏提督在兵部有公务,特地来等他的。”

俞骆:“噢噢,行,那你们都进去坐坐,我让人上茶。”

“不了,”魏顺带着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徐目,几步走到两个人身边来,干脆地说,“尚书你快歇着吧,我也得回去了,这些日子不在,家里一团乱。”

俞骆有礼数,又问张启渊:“小子深进去坐吗?”

张启渊摇头,装模作样地笑:“不了,我也回去。”

冤家重遇的场面何等精彩,徐目却在心里叫苦,他察言观色,试图弄清楚这俩人下一步有什么幺蛾子、又要怎么折磨身边的人。

俞骆走了,场面沉默了。

天真要黑了,兵部门口点起灯,张启渊闭了会儿嘴,忽然开口:“你先回家,我晚上去你家找你,我给你准备了东西。”

魏顺疑惑,想了想,说:“你快回去,也别去我家了——”

张启渊:“毕竟你家都不准我进了是吧?”

魏顺:“对,你是去过了?”

“嗯,去过了,”张启渊在笑,又有点狠,他忽然往前两步,俯身,把嘴凑在了魏顺耳朵边上,低声说,“别以为自己是提督就能管得了所有人,我不犯法纪,以后你家我随便进,谁拦着都不好使。”

魏顺冷笑,斜眼瞄他:“那你试试?”

“嗯,今晚就去试。”

张启渊说完话就走了,可在抬脚的同时,他忽然从上往下、把食指别进了魏顺官服的腰带里,轻佻地扯了一下,快速地把指头抽走了。

完了,在张启渊做出轻佻之举的那一瞬间,徐目看见魏顺的脸色都变了。

这太严重了,胆子太大了,在兵部门前、当着衙役们的面儿,对堂堂提督做出这样的举动,是罔上、是蔑视、是无礼狂悖,可能要杀头的!

魏顺看向徐目,徐目凑近,魏顺小声吩咐:“你给张钧写封信,教教他逆子该怎么管教。”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script async type="application/javascript" src="https://a.magsrv.com/ad-provider.js"></script>

<ins class="eas6a97888e2" data-zoneid="4944376"></ins>

<script>(AdProvider = window.AdProvider || []).push({"serve":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