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乃是一座历经西魏、北齐、隋、唐、宋五代,耗时近四百年的漫长岁月雕琢而成的石壁佛像洞窟。
这座洞窟建筑群气势恢宏,从东到西,绵延足有一公里之长,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横卧于伊水之畔,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其石壁之上,窟龛层层叠叠,密如蜂巢。
十万尊造像姿态各异,有的依山而凿,仿佛与山体融为一体;有的临江而立,似在俯瞰伊水悠悠。
菩萨低眉垂目,那慈悲的神情,仿佛能洞悉众生的疾苦;
力士怒目圆睁,仿佛那千年前凿石的铿锵之声仍在耳畔回响;
飞天衣袂翩跹,仿佛下一秒便要冲破石壁,踏云而出,带着无尽的仙气与灵动。
李风抵达此处时,还是清晨,晨雾未散,如轻纱般弥漫开来。
石色青灰,浸着点点露水,更显古朴与沧桑。
万千佛像在这烟岚之中若隐若现,仿佛天上的神仙洞府坠落人间,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气息,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举目四望,数百洞窟错落有序,似星辰洒落人间,万千雕像形态万千,每一尊都仿若被赋予了生命。
风化的岩纹间,萦绕着四百年香火所凝聚的独特气韵,那是岁月的沉淀,是众生祈愿的汇聚。
石窟内的一草一木,一龛一像,皆像是一个个神秘的符号,在无声地诉说着天地与众生之间那千丝万缕的渊源。
在龙门石窟众多造像之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位于石窟中心位置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气宇轩昂,巍然端坐。
其通高五丈有余,耳垂长垂半丈,其眉如弯月,柔和地勾勒出慈悲之态;唇若含樱,似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衣纹细腻而流畅,如潺潺流水般自肩头倾泻而下,每一道纹路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大佛双目微微阖起,却仿佛能洞察古今,那目光似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将尘世的兴衰荣辱尽收眼底。
嘴角一抹浅笑,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依旧带着普渡众生的慈悲与俯瞰沧海的淡然。
在这浅笑之中,仿佛有着无尽的包容,能化解世间一切的苦难与纷争。
李风静静地伫立着,目光穿过晨雾,落在那浮沉于光影之间的万千佛像上,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剑柄。
在现实的时空里,龙门石窟虽依旧雄伟,可岁月的侵蚀与千年战火的洗礼,让许多精美的雕像与绚丽的壁画惨遭毁坏,曾经的辉煌气象十不存一。
而此刻天界中的这座龙门石窟,却像是被时光温柔以待。
五代工匠们的心血完好地留存于此,每一处细节都精妙绝伦。
那石面上细密的凿痕,仿佛还留存着凿刀入石时的铿锵余韵,似在向世人展示着往昔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与虔诚之心。
李风虽多次踏足此处,却仍被眼前的震撼景象所折服。
石壁上斑驳的凿痕里,不仅凝结着历代工匠的心血,还缠绕着万千信徒香火熏染的愿力。
在岁月积淀下,这些雕梁画壁间竟氤氲出一缕若有若无的天地真意。
这缕真意,正是他此行的目标。
如果能在龙门石窟处突破至真意境,便可借龙门石窟四百年的岁月积淀,触摸到一丝天地真意。
真意境,乃是武道修行的分水岭 —— 武者自此开始窥探武学至理,举手投足间皆能施展出其所修武学真意。